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铁箫声幽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8 15:19:12 来源:高考在线

铁箫声幽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铁箫声幽

  宗璞

  常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旧书虽念得不多,还知道些;西书了解不深,总也接触过。精神尚不贫乏,肉体未受虐待,经历更是非凡。我们的生活很丰富,其中有一项看来普通,现在却让人羡慕,值得大书特书的,那就是,我们有兄弟姊妹。

  传统文化讲五伦,其中之一是兄弟。常听见现在的中年人说,他们最羡慕别人有兄弟姊妹。想想我的童年,如果没有我的哥哥和弟弟,我将不会长成现在的我。

  我们兄弟姊妹四人,大姐钟琏长我九岁,所以接触较少。哥哥钟辽长我四岁,弟弟钟越小我三岁,我整个的童年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度过的。抗战胜利,我们回到北平,回到白米斜街旧宅中,这座房屋是父母的惟一房产。有一间屋子堆满了东西,和走的时候完全一样。那时冬日取暖用很高的铁炉,称为洋炉子。烧硬煤,热力很大,便有炉挡,是洋铁皮做成的,从前常在上面烤衣服。我们看到那铁炉依旧,炉挡依旧。最有趣的是炉挡上面写了两行字,也赫然依旧。这两行字是:“立约人:冯钟辽、冯钟璞。只许她打他,不许他打她。”当时在场的人无不失笑。父亲说:“这是什么不平等条约!”那时哥哥已经去美国求学,那条约也因炉挡的启用擦去了,他没有再见到我们的不平等条约。

  我已不记得怎么会立下了不平等条约,好像全无必要。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打过架。不过,这也是一种姿态。另有些事倒是历历如在目前。清华园乙所的住宅中有一间储藏室,靠东墙冬天常摆着几盆米酒,夏天常摆着两排西瓜。中间有一个小桌,孩子们有时在那里做些父母不鼓励的事。记得一天中午,趁父母午睡,哥哥在那里做“试验”,我在旁边看。他的试验是点一支蜡烛烧什么东西,试验目的我不明白。不久听见母亲说话。他急忙一口气噗地吹灭了蜡烛,烛泪溅在我身上。我还没有叫出来,他就捂住我的嘴,小声说:“带你去骑车。”于是我们从后门溜出。哥哥的自行车很小,前后轮都光秃秃没有挡泥板,但却是一辆正式的车。我总是坐在大梁上左顾右盼游览校园。哥哥知道我喜欢坐大梁,便用这“游览”换得我不揭发。那天的“试验”也就混过去了。

  后来我要自己骑车了。我想那时的年纪不会超过九岁,大概是八岁。因为九岁那年夏天开始抗战,我们离开了清华园。我学会骑自行车完全是哥哥的力量。那时在清华园内甲乙丙三所之间有一个网球场,我们好像从来没有打过网球,只在地上弹玻璃球。我在这场地上学骑自行车,用的是哥哥的那辆小车,我骑车,他在后面扶着座位跟着跑。头一天跑了几圈,第二天又跑了几圈。我忽然看见他不跟着车了,而是站在场地旁边笑。我本来骑得很平稳了,一见他没有扶,立刻觉得要摔倒,便大叫起来。哥哥跑过来扶住车,我跳下来,便捏紧拳头照他身上乱捶。他只是笑,说:“你不是会骑了吗?”

  到昆明以后,哥哥上中学,我和小弟上小学。我们所上的南箐学校因为躲避日机的空袭,迁到昆明郊外岗头村,我们都住校。家还在城里,后来家迁到东郊龙泉镇,我们又在城里住校。不记得是怎么回事了,总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常在周末从乡下走进城,或从城里走到乡下,一次的距离大约是20里左右。我们三个人一路走一路说话,讲故事,猜谜语,对小说的回目,对的主要是《红楼梦》和《水浒》的回目,《三国演义》我不熟。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讲自己创作的故事,轮流主讲。大概也是编故事的需要,三个人每人有一个国家,哥哥的国家叫“晨光国”,在北极;弟弟的国家叫“英武国”,在海底;我的国家叫“逸坚国”,在火星上。不知为什么,我从小便对火星有兴趣。到现在也觉得火星很亲切。我的兄、弟后来都是工程师,但他们具有的艺术细胞绝不比我少,故事编得很热闹,可惜都不记得了。

  我上联大附中时,一度在城里住校。那时联大附中没有宿舍,甚至没有校舍,都是趁别人不用教室时上课,有时就在室外树下上课。有一段时间,不知是借的哪里的一个大房间,大家打地铺。一次我生病了,别人都去上课,我昏昏沉沉地躺在空荡荡的大房间里。“妹。”是哥哥的声音,睁眼只见他蹲在我的“床”边。他送来一碗米线,碗里还有一个鸡蛋。

  20世纪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书名为《铁箫人语》。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家里有一只铁箫。书出版后不久,南京的“洞箫博物馆”也许是“乐器博物馆”来人要求看一看铁箫。他们说他们藏有铜箫,还没有见过铁箫。我把箫拿给他们看,他们观看良久,又试吹过,承认它是一只箫。但我想大概不是很上乘,然而它毕竟是一只箫,而且是铁箫。我还为这只铁箫写了一小段文字,作为《铁箫人语》的序:

  我家有一只铁箫。

  那是真正的铁箫。一段顽铁,凿有七孔,拿着十分沉重,吹着却易发声。声音较竹箫厚实、悠远,如同哀怨的呜咽,又如同低沉的歌唱。听的人大概很难想像这声音发自一段顽铁。

  铁质硬于石,箫声柔如水;铁不能弯,箫声曲折。顽铁自有了比干七窍之心,便将美好的声音送往晴空和月下,在松阴与竹影中飘荡,透入人的躯壳,然后把躯壳抛开了。

  哦,还有个吹箫人呢,那吹箫人,在哪里?

  吹箫人可以吹出不同的曲调,而铁箫只有一个。

  是谁制作了这只铁箫,制作了这只可以从箫声和箫的本身引出许多联想的铁箫?那就是我的哥哥——冯钟辽。

  箫属于中国文化,可以引起许多中国式的联想。都是陈货,也就不必说了。制箫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也许也曾有过铁箫,但是我不知道,只能说哥哥的这一只。铁箫既是乐器又可以做武器,我常想最好能有一位女侠,用的兵器是铁箫:抡圆了可以自卫救人,扫尽人间不平事;吹响了可以自娱娱人,此曲只应天上来。也许哪天真写出一篇没有武功的冒牌的武侠小说来。

  在昆明时生活很艰难,最常用的乐器只是口琴。箫、笛虽也方便,却少人吹。母亲在乙所时便吹箫,到昆明后得了两只玉屏箫,声音很好。母亲时常吹奏的乐曲是《苏武牧羊》。哥哥制作铁箫便是受竹箫的启发,用一根现成的废铁管,根据一点点中学物理知识,钻几个洞,居然可以吹出曲调,大家都很高兴。我们就是这样因陋就简,在清苦的日子里,使得生活充实而丰富。

  哥哥制作铁箫,只不过是他众多兴趣中的一项。他如今八十八岁了,仍不断做实验。我说:“可别像苏东坡一样,为制墨,把房子烧了。”哥哥的科学知识当然比东坡强多了,房子是不会烧的。但是试验做起来也颇麻烦,哥哥却乐此不疲。在他各种兴趣活动的实践中。便闪耀着创造的光亮。

  15.细细体味“不过,这也是一种姿态”这句话,你觉得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3分)

  15.【答案示例】①回忆深处,是当时的那一种小女孩特有的骄傲。②对当时任性的自己的调侃和戏谑。③拥有这样肯谦让并宠爱自己的好哥哥的幸福和喜悦。④回忆童年趣事时的温馨和兴味盎然。(答出1点计1分,答出3点计满分。)

  【解析】可以从过去的自己彼时彼地的情感、对哥哥的感情和现在自己回忆时的感受这三个角度来体会。所谓“小女孩特有的骄傲”既是小女孩只肯欺负哥哥,不肯被哥哥欺负的任性的骄傲,又是自己能拥有这样的特殊地位,被哥哥呵护宠爱的骄傲。

  16.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分析 “哥哥”这一人物形象。(6分)

  16.【答案示例】①铁炉上的“不平等条约”表现了哥哥的谦让,以及对妹妹的宠爱。②哥哥点蜡烛烧东西做实验表现他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③哥哥“闯祸”之后带“我”去骑车,既显现出少年的调皮机灵,又显现出对我的愧疚弥补,是一个阳光、活泼、善良、温暖的少年。④哥哥教我学自行车的情节,看出了他对妹妹适度的、有智慧的爱护。⑤在上学路上兄弟姐妹编故事的情节说明了哥哥也是一个很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并且这些孩子们能把长达20里的上学路途变得妙趣横生,展现了他们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⑥“我”上联大附中时在学校生病,哥哥送米线和鸡蛋的情节,表现了哥哥的细心、周到和体贴。⑦在昆明的时候,哥哥根据中学物理知识,自己制作铁箫,不仅显示出他能学以致用,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还显示出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在艰难的生活中,苦中作乐的坚强和豁达。⑧哥哥到晚年仍旧孜孜不倦,爱好实验,说明他活到老学到老(勤勉好学/学而不倦),以创造为乐趣的可贵精神。

  【解析】每结合一处情节,并分析出一种形象特征就计2分;从一处情节中分析出多种特征的,一处最多记3分。没结合情节的,即使答出了六种形象特征,最多也只能计3分。

  17.标题“铁箫声幽”有着丰富的内在意蕴,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8分)

  17.【答案示例】①铁箫是哥哥制作的,在清苦的日子里给家人们带来欢乐,后来又被作者长久地珍藏。铁箫声幽,代表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也表现了作者与自己兄弟姊妹之间浓厚绵长、恒久不断的.血缘亲情。②铁箫取材于顽铁,“拿着十分沉重,吹着却易发声”。这就像是作者回忆中的那段岁月,在战争背景中的生活极其艰难沉重,一家人却还是能够过得其乐融融,温馨幸福,顽铁也能发出低沉的歌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生活智慧。③“铁质硬于石,箫声柔如水;铁不能弯,箫声曲折。”铁箫这一意象暗合了中华民族在道德修养上的境界追求,即在具有刚硬不弯的气节和情操的同时,温润婉转,涵养深厚。而且箫声可以“透入人的躯壳,然后把躯壳抛开了”,这一方面是形容箫声之优美,令人陶醉入迷,另一方面也形容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境界能够引人入胜,使人忘俗忘我。④铁箫既“可以自卫救人”,也“可以自娱娱人”,亦武亦文,亦刚亦柔,既寄托了侠义精神,也寄托了艺术情怀,恰如幽深博大的中国文化的缩影。⑤就像是哥哥根据中学物理知识制作简陋的铁箫,作者一家人如此“因陋就简,在清苦的日子里,使得生活充实而丰富”恰恰表现出了中国人坚韧顽强、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他们不仅创造器物,还创造美好,创造幸福,令人敬佩,值得人尊敬。

  【解析】铁箫声幽,这四个字在醇厚亲情、生活智慧、人格境界、文化内蕴、民族精神等多方面有多重象征意义,只要写出一种象征意义就给2分,写出四种给满分。

  “铁箫”似乎并不直接贯穿于作者的生活始终,但这悠悠箫声却似乎是作者彼时生活的背景音乐,而“铁箫”这个意象则灌注了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基调。哥哥制作的铁箫虽然在博物馆的专业人士眼中并不是多上乘的箫,但“它毕竟是一支箫,而且是铁箫”,看得出来作者笔端流露出的是一种赞美和自豪——这既是对内蕴丰厚的中国文化,也是对自己在战火中依旧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还是对自己才华横溢、温暖坚毅的哥哥的赞美和自豪。

  18.某些杂志在转载这篇文章时删去了最后一段。你认为这样删减好不好?请结合全文阐释你的理由。(4分)

  18.【答案示例1】这样删去好一些。因为:①哥哥虽然是作者着意回忆和刻画的人物形象,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主旨还是整个家庭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和顽强,加上这一段会使得主题的表达不那么集中和突出。②作者在写亲情的时候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哥哥是点,整个家庭的温馨幸福是面,着重写点是为了更完整更深入地展现面,而不能因点忘面,以点害面。③“我们就是这样因陋就简,在清苦的日子里,使得生活充实而丰富。”这一句恰恰就是点明主旨的语句,如果把这一句放在末尾,有卒章显志的效果,再在后面加一段,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答案示例2】①这样删去不好。因为:①哥哥到老了以后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做实验,这就更加丰富和充实了哥哥的形象。②哥哥乐此不疲地做实验与前文中他年少时点蜡烛烧东西的试验形成了前后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更具有整体感。③这一段中我对哥哥现状的描述,以及我对哥哥的调侃,显示出时间虽然流逝,但哥哥的性情与他们兄妹之间的感情却依旧如少年时期那般醇厚,营造出了一种超越于时空之上的温暖而美好的亲情氛围,呼应了“铁箫声幽”的“声幽”二字,有利于展现文章的主旨。

  【解析】亮出观点给1分;分析文本给1分;答出结构或者主题表达方面的理由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