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01 11:33:25 来源:高考在线

《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阅读答案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面对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这是思考、推进城市和乡村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一种具体而复杂的行动过程,需要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原则作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抽象化、单一化。漠视城市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进。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依然差异明显。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历史原因,其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

  (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

  B.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

  C.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

  D.推进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人手,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B.文章分两点阐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维的伦理,二是改进旧运行机制。

  C.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

  D.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营建问题,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城市与乡村的优势与问题有清晰认识,才能营建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B.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性推进。

  C.在城乡融合中,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D.城乡之间形成巨大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长期坚持。

  【参考答案】

  1.D2.C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A项,“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表述错误。由原文“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可知,题干扩大范围,曲解文意。

  B项,“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一种具体而复杂的行动过程,需要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可知,题干于无依据,曲解文意。

  C项,“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原则作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抽象化、单一化。漠视城市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可知,题干或然变必然,原文为“结果可能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C项,“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知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人手,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递进关系。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B项,“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性推进”表述错误。根据原文“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可知,只是起到“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还应有其他条件,前者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