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奇才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
(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3)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6分)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1)(5分)AC(答C给3分,答A给2分;B给1分;答、D、E不给分;B保全性命以偏概全,还有对黑暗时代的不齿和无奈及独善其身;D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没依据;E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错。)
(2)(6分)①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②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每点3分)
(3)(6分)①不平凡的时代,让人的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②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有了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每点3分)
(4)(8分)观点一:像陶渊明一样归隐
理由:①归隐是独善其身,不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②归隐不是单纯的苟且偷生,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观点二: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理由:①人生应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②应不惧失败,勇敢的去实现人生的理想。(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6分)
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现代文阅读站立着我们当是一棵树习题及答案2023-08-14 11:36:41
和谐的文化传统阅读理解答案2023-08-04 12:25:33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2023-08-14 09:03:42
现代文阅读站立着我们当是一棵树习题及答案2023-08-14 11:36:41
和谐的文化传统阅读理解答案2023-08-04 12:25:33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2023-08-14 09:03:42
《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08-07 11:33:46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2023-08-16 16:22:01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2023-07-31 2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