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方佑传阅读原文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08 03:04:08 来源:高考在线

方佑传阅读原文及答案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不决,辙面斥其非,复上疏曰:

  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非者。然天威,言词迫遽,有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盖谓此矣。

  先帝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上逆天意,下失民心。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忻慰。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 。非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勿为流言所惑,勿使小人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

  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

  【注】①坰:(jiōng)遥远 郊野。②薰:一种香草。③莸:(yóu)一种 臭味草。④噬脐:用嘴咬自己 肚脐,喻不可及。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A.辙面斥其非 非:过错 错误 B.沮之则引退 沮:败坏 贬损

  C.吕大防、刘挚患之 患:厌恨 D.人臣被祸 被:遭受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一组是 ( )(3分)

  A.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 出淤泥而不染 B. 知虎豹之欲食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且放白鹿青崖间 D. 勿为流言惑 公为我呼入

  3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 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虽然皇上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可是宣仁皇后却被元丰旧党的言论所迷惑,想重用元丰旧党的一些人,苏辙的进谏,才使她醒悟。

  B.香草和臭草相处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闻到臭味。苏辙以此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共处相争,最终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的道理。

  C.苏辙希望皇上能坚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而任用小人,否则后悔莫及。

  D.从此文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清醒政治头脑、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贤之臣。

  4.将中画线的句子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

  ②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

答案:

  1.C(担心) 2.B(都是结构助词,主谓只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如果,假设连词;却,转折连词。C.况且,递进连词;暂且,副词。D.被,介词;替,介词)

  3.A(是“先皇”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

  4.

  ①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道理。(给分点:“亲”、“远”,“殆”,判断句,大意正确,各1分,共5分)

  ②奏疏送入(宫中),宣仁皇后让宰相再帘前读(给她听),(然后)说道:“苏辙担心我们君臣正邪兼用,他说的话很符合道理。” (给分点:省略的.“宫中”,壮语后置,“疑”、“中”,大意正确,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从元佑初年开始,国家政治焕然一新,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人心已经安定,只是元丰旧党,分布在朝廷内外,常常兴起一些邪说来动摇皇上,吕大防、刘挚很担心这件事情,想逐渐推举任用(他们),来平息(他们)先前得仇恨,称之为“调停”。宣仁皇后犹豫不决,苏辙当面指出她的不对,又再次上疏说:

  最近我曾当面议论过,君子和小人不能够一起相处,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认为我说得话是错误的。但因皇上的龙威就在我眼前,我(心情紧张)言辞急促,言犹未尽,我做臣子的如果不把该说的说完,那么谁来补救陛下的过失呢?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没有听说过,由于小人在朝廷之外,担忧他们不高兴就把他们引荐到朝廷之内(做官),而给自己留下祸患的。所以我认为,对小人虽然不能把他作为心腹委以重任,但让他们做地方上的州长、太守(之类的小官吏),为一些俗务奔走效劳,(只要他们做事)不偏颇也就可以了(或只要不废弃他们不用就可以了)。如果把他们引入朝廷做官,这就好像害怕强盗得到自己的财物,而把他们引入自己的寝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开野外的牧场,没有这样的道理。况且,君子、小人在形势上如同冰和炭,相处必然相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为什么呢?小人贪图利益,能忍受耻辱,攻击他,但却很难让他离开职位;君子洁身自好,看重道义,败坏他,他就引退了。古语说:“一种香草和一种有臭味的草(放在一起),结果十年之后仍有臭味。”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先帝聪明、睿智、通达事理,痛恨颓靡的风气,想一纲纪整顿天下,建立与(太祖、太宗、真宗)三代一样兴盛的功业。如果我们做臣子的不能顺从(先帝的法规),(却擅自)制定出各种法规,(那么就会)对上违背了天意,在下失去民心。二位圣主如果顺应民愿,采用先帝之法又适当改变,那么上下都会感到喜悦安慰。这样一来,那么。前朝的那些旧臣,即使不加以排斥、驱逐,那形势是不可以再留用他们了。倘若能仰仗二位圣主的仁慈,能容忍他们在朝廷之外(做官),也已经是厚待他们了。而提议的人被(元丰旧党的话)所迷惑,竟然想招引、接纳他们,和他们一起共事,把这种做法叫做“调停”。这类坏人如果重返朝廷,难道肯徒然地停止(而不报仇)吗?他们一定会戕害正值的人,逐渐恢复以前的做法,以泄私忿为快。做人臣的遭受祸患,也许不值一提,而我所痛惜的是祖宗的基业和我们的社稷啊!希望陛下坚定自己的圣明的意志,不要被留言迷惑,不要让小人一做官,然后就有后悔莫及的来发生,那么天下就很幸运了。

  奏疏送入宫中,宣仁皇后让宰相在帘前读(给她听),(然后)说道:“苏辙担心我们君臣正邪兼容,他说的话很符合道理。”众大臣都顺从并符合太后的话,“调停”的主张终于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