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令箭何以成鸡毛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5 21:50:08 来源:高考在线

令箭何以成鸡毛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令箭”何以成“鸡毛”

  李天斌

  “令箭”与“鸡毛”孰轻孰重,自不待言。倘若硬把“鸡毛”当成“令箭”,恐怕别有一番用意了。中国有句俗话:拿着鸡毛当令箭。令箭,是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做凭据的东西。鸡毛,则随处可寻,不值一文。近年来,有些单位出现一种新的动向:拿着令箭当鸡毛。有些人对于上级的命令、指示、规定、要求等等,在贯彻执行上,或应付对付,或大打折扣,或唱跑了调,甚至无动于衷。其危害一点也不亚于“拿着鸡毛当令箭”。而在检查这种行为造成的恶果时,我们的一些同志往往眼睛只盯着下边,归咎于下级。其实,我倒认为,在审视批评下级的同时,应当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令箭被当成鸡毛,自己应付哪些责任?

  发令者本身没有把令箭当成令箭,或者说发令者本身把令箭当成了鸡毛,是造成下级把令箭当成鸡毛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句话说的好:令下如山倒。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评出命令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应当重视自己发布的“命令”,此令一出,就要跟踪问效,有引导,有监督,有检查,有反馈,保证“令箭”切实落到实处。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令箭”发布完了就万事大吉,似乎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红口白牙,白纸黑字,就会落在地上。不去检查,即使检查,也是走马观花。不去引导,引导也是做做样子;不搞反馈,反馈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此对待自己发出的“令箭”,无怪乎下级也要拿其当“鸡毛”了。

  “令箭”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是下级把其当“鸡毛”的又一个原因。群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拍脑门子下决心,拍胸脯子作保证,最终是拍屁股挨板子。毋庸置疑,有的“令箭”就是某些领导一时心血来潮,拍脑门子拍出来的,坐在办公室里坐出来的。这样的“令箭”发出来之后,往往叫下级很为难,执行吧,明摆着不行;不听吧,上级追究下来,只怕顶不住,怪罪下来也受不了。反正左右为难,有的干脆来个“装聋作哑”,于是“令箭”被闲置了。有这样一件事情,某乡镇规划发展经济建设项目,省里要求以工业密集型企业为主,市级领导明确要求以餐饮物流业为主,县里则要求搞一个上规模的建材基地,究竟如何“下手”?谁都不去论证,各拍个的脑门,结果给这个乡镇出了一道难题,不知如何是好,索性将此事“叫停”一阵子。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像这样“乱箭齐发”,无疑许多“箭”都会射偏,都难落实。

  令箭被下级当成了“鸡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自身形象不佳,要求不严,管理无序,本身就没有按“令箭”的要求去做甚至出尔反尔,违犯“令箭”。自己尚且如此,号令自然没有人听了,上行下效嘛。譬如,上级三令五申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可就是屡禁不止,何缘故?关键是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不能以身作则,带头吃吃喝喝。有的检查组、工作组、观摩团走到哪吃到哪,到基层调研检查蹲点却是“吃喝拉撒睡”全包了,走时还要揣上一些“土特产”。自己对自己不加约束,不按规定要求去做,却大张旗鼓要求下级这个那个,自然难免遭遇无声的抵抗,令不行禁不止了。倘若自己做不到,别说是三令五申,就是掐着耳朵嘱咐恐怕也难有大的成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事实表明,“令箭”是否具有权威性和号召性,不仅在“令箭”本身如何,是否科学,是否实际,它还在于发号施令者本身形象如何,是不是实事求是的践行者,是不是艰苦奋斗的表率,是不是执行纪律的模范,等等。一样的“令”,如果出自不同的人之口,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令外”了。

  我这样讲,并不是说“令箭”被当成“鸡毛”的现象,与下级不相干。其实,要想讲清这个问题,必须具体“令箭”具体分析。是谁的责任谁来负,该打谁的板子就打谁,令箭就会恢复本来的严肃性和号召力,就会“令下如山倒”了。

  (选自《中财论坛网》2008年4月7日)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

  A.文章重在指出部分领导部门不应该把“令箭”当成“鸡毛”的问题。

  B.拿“令箭”当“鸡毛”造成的`的危害有时要比拿“鸡毛”当“令箭”还要严重。

  C.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如果重视自己发布的“命令”,下级部门就不会拿“令箭”当“鸡毛”了。

  D.令箭被下级当成了“鸡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行下效。

  E.“令箭”被当成“鸡毛”的现象不能说与下级不相干。

  F.“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意思是说无论上级有多少“令箭”基层总能有一种措施来应对。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造成拿“令箭”当“鸡毛”现象的原因的是(3分) ( )

  A.发令者本身没有把令箭当成令箭,或者说发令者本身把令箭当成了鸡毛。

  B.上级部门“乱箭齐发”,致使许多“箭”没有射中“基层”靶心。

  C.一样的“令”,由于出自不同的人之口,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D.有些人对于上级的“令箭”在贯彻执行上,或应付对付,或大打折扣,或唱跑了调,甚至无动于衷。

  3.如何理解文中的“功夫在令外”?(4分)

  答:

  4.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政府部门应怎样做才能“令下如山倒”?请分点概括作答。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