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关于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02 15:39:34 来源:高考在线

关于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①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③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

  更糟糕的是被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后,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

  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都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④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⑤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

  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饰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⑥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⑦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名人在世时住过的几间屋子,庙宇部是烧香叩头却不知灵验不灵验的地方,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全不正经;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

  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⑧文化不精不深,怎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⑨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

  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⑩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

  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

  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⑾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⑿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5.简要概括文中糟蹋历史文化的表现及其后果。(6分)

  16.概括“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一文的思路。(6分)

  17.依据文本,概括作者关于历史文化建设方面的正确主张。(6分)

  参考答案:

  15.商业化改造历史街区、古村古镇;不尊重历史,胡编乱造影视作品。(3分)重新打造的文化遗产失去了文化内涵;伤害了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3分)

  16.文章先列举历史街区改造和影视作品改编中出现的文化糟蹋现象,再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最后告诫人们“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6分)

  17.历史街区的改造应保留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独特的精神;宣传历史名人应尊重历史,不能借历史戏说,更不能无中生有;历史文化建设应保持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6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