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语文讲课教学的实用方法总结

更新时间:2023-08-08 11:59:49 来源:高考在线

小学语文讲课的小方法

①.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生长点。);分析及处理意见或方法(对教材的删、补、增);正确提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的确定;阐明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对这部分内容有什么要求。

②.说教法

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在说教法时,就必须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参与学生的学习。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

③说学法

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由其是教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是当前教改的热点问题。上课要重视学法指导,说课时就要说学法指导的'方法和步骤。说学法时要说清下面几个问题:

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学习方法有:识字方法、认识理解段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审题的方法、检验的方法、知识迁移的方法、搜集信息和运用处理信息的方法等;学习能力有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等。

④说程序

说程序须说清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其理论依据,体现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说程序时可以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的顺序说,也可以在说程序的过程中融入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案《小学语文说课技巧》。主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教材的特点进行处理安排,说课的程序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说程序中,还包含以下内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关键,以实现教学目标(这部分内容有些教师安排在说教法中进行,效果也不错。)其次,采用什么教学法手段、媒体的使用,如何小结,板书的设计、作业设计及其意图也需要作简要说明。

⑤说反思

即说出本节课的教学得失,哪些方面值得发扬,哪些方面应该改进,应采取什么措施查漏补缺。

小学语文如何有效教学详解

1、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趣"就是课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

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2、把合作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这里的学生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群体的阅读活动使有些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潜藏状态,而个性化阅读需要强烈的自我参与意识。阅读中的自我意识实质是指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的自主意识。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唤醒学生的"自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使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不会流于形式,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3、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 朗读目的与情感之间 朗读时间与情感的联系。

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

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堂课,应把握“三个维度”和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简而明的教学目标。

如第十册的略读课文《鲁本的秘密》。我在反复地钻研教材以后发现课文前的一段阅读提示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一是读读课文,想想鲁本为了给母亲买胸针,用了多长时间,做了多少努力才攒够了钱,二是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鲁本的秘密揭开的。这两个问题一个涉及到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个涉及到表达顺序的问题,恰巧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符合崔峦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要简明、实在的观点。所以,我们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从故事中体会鲁本的.赤子之情;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符合年段目标,又整合三个维度;既把握课文特点,又简而明的。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在全国阅读教学获奖的《陶罐和铁罐》,在教学伊始,执教者就引导学生抓住“奚落”一词切入课文的学习,在理解“奚落”意思后,围绕“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学习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至于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老师只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做深入。既抓住重点,直奔主题,又化繁为易,事半功倍。

三、教学环节要简化——简化而不失实在

不久前,我校林艺娟老师执教的公开观摩课《七颗钻石》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赞许。本堂教学观摩课的成功靠的不是华丽和精制,而是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了解七颗钻石故事,感知课文;研读水罐变化,感悟爱心;续编《七颗钻石》,拓展延伸。林老师就是在这三个步骤中,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读书,读懂意思、领悟情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读进去、读出来的过程,在扎实的学习中,学到了读书的方法,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堂课的教学环节主要三个:一是回顾课文,感知故事;二是研读故事,感悟爱的奇迹;三是拓展延伸,续编《七颗钻石》。整个教学过程,以读懂课文为主,没有现在时髦的跳跃式讲读,没有现在时髦的小组合作,没有现在时髦的课堂表演,有的只是普普通通地一节一节地读好课文,读懂课文。把公开课上成了普通的家常课,上成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学习、都可以借鉴的课,这是一种勇敢的实践。

四、教学指导要简要——简要而不失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是完全必须的:当学生出现偏差、走入误差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要“辅导”。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指导,应努力追求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含英咀华,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示范性。

如在《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请学生发挥想像,写一写“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相见后,彼此会说些什么,在写后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听同学的对话设计你品味到了蔺、廉两人怎样的品质;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语言描写最能展现蔺、廉两人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指导,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实际操练了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真可谓是“以箭双雕”

五、教学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

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 “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应当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如有位教学能手执教二年级《小鹿的玫瑰花》,在激趣导入后,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故事下面的“小鱼”、同学、老师或字典,读完后,在读“小鱼”身上的汉字;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轮读比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师生评议;第三,要求学生默读并思考:课文讲了小鹿与玫瑰花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第四,深入细读,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你知道了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词语看出来小鹿很辛苦,你能把小鹿种玫瑰花的辛苦读出来吗?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层次的读,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第二层次的读,旨在巩固发音,读通文章;第三层次的读,旨在了解课文大意;第四层次的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如此,环环扣紧,层层递升,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受到了评委与听课老师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