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新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推荐教案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18 05:37:58 来源:高考在线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做准备。主要措施有:(1)与吴国通好;(2)加强内政建设;(3)平定南方叛乱。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通过媒体资源让学生听本文的范读视频材料。

2.学生如有的字词句,先画出来然后和同桌交流。

3.老师提出重点字词的读音,要求学生作答。

四、分析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小结: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5.小结:

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第三、四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⑦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5.小结:

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第五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5.小结:

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六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第七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5.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第八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②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③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5.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第九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五、合作探究

六、品读语言,感受至情

A.煽情导入:

①东坡有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②有人说读《出师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位温柔敦厚、忠义凛然的“良臣”面对君主慷慨陈词,眼泪直淌,文武百官一旁屏息聆听,不时颔首赞许的动人场面。

③文中“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你能读出来吗?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可谓忠言不逆耳,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你能读出来吗?

B.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课文(或通过媒体资源诵读),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必要时给予朗读指导,如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要蕴涵着极其痛惜的感情;读先帝对贤臣的“殊遇”、注意“简拔”贤臣时要饱含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读“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时要饱含对后主的激励之情;读到“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要低缓,表情要沉重。总之,要通过读,让学生沉浸其中,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

学生通篇朗读,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通过“读”去感悟“忠”;通过“读”领悟“理”(诸葛亮规劝刘禅的艺术)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2

《敬业与乐业》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学法指导:

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 ): ②亵渎( )( ):

③征引: ④骈( )进:

⑤敬业乐群: 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 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 ): 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 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3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磁带、录音机。

【其他】

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傅雷家书》。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学生谈感受。

2、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凭吊谀词扶掖大惊小怪廓然无累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⑴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⑵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四、总结:

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5、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指导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四、引导学生小结、谈感受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五、布置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板书设计〗

7、傅雷家书两则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坚强、勇敢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4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内容〗

1、研读第二封信

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里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2、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二、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⑴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⑵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⑶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小结:傅雷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⑴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⑵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坚强”的含义,激励学生做坚强的人。

三、拓展延伸

1、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尽量引导学生和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感知父爱。

四、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亲情。五、布置作业

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5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儿女情长,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家信却变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曲曲闪动着慈父爱、朋友情的交响乐,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两则,共同欣赏那感人的旋律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合书、闭眼、凝神)。教师朗读速度宜舒缓,体现语重心长、分忧同喜的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与文章“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基调。教师启发思考并讨论:如果说傅聪用一首钢琴曲为朗读配音,这首曲子会是怎样的主旋律呢?

(或:谈一谈这两封家书的感情基调。)

明确:真诚平等高尚

3、引导学生对两封家书进行比较阅读,思考:两封家信有何联系?

明确:对儿子傅聪两封来信的回复,每次都非常的迅速及时,体现出傅雷对儿子的尊重和关爱,这是朋友关系的基础。两封信话语不多,却主题鲜明:10月2日的信是对儿子的安慰和鼓励,以帮助儿子抚平“感情的 ruin”,教给儿子如何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次年1月26日的信则为儿子的成功而欢呼,更为儿子冷静面对成功的态度而欣慰:“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谦卑!”

如果说前一信是为儿子分忧,那么后一信就是为儿子喝彩了。两封信在情感和内容上是密切相连的。

三、研读赏析

1、学生分组分则选读课文,学生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进行质疑、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思考:“真诚、平等、高尚”的主旋律是如何体现的?

⑴找出体现对儿子真诚关爱的语句。

明确:

①“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谁来安慰你呢?”

②“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

(师概括:慈父爱)

⑵教师引导质疑:如果说以上的语句体现了一种真诚的慈父爱,那么,哪些地方体现出了父子之间平等的朋友关系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概括。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①从及时回信的角度考虑。

②从艺术上的知音的角度分析。如1月26日信中第三段的描述。

③从探讨人生的角度入手。例如:“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 ruin……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生概括:朋友情。)

⑶深入探讨: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儿女情长,而傅雷的家书却远远超出了这一点,在真诚、平等的感情基调上得到了升华,父子俩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志,字里行间闪耀着民族的光辉。请找出这样的语句并赏析。

明确:第二信第二段:赤子之心这句话……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赏析: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怎样的世界?)

明确:爱国的情感、艺术的世界、心灵的朋友。(概括:赤子心。)

3、再读课文,引导小结:《傅雷家书两则》让我们在真诚、平等、高尚的氛围里,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对艺术、对人生、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生活链接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

1、假如你是傅聪,你在收到这两封信后,会是怎样的感受呢?请以傅聪的名义就其中一封写回信,表达你的情感。

2、请你就着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