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成功的秘诀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14 21:07:47 来源:高考在线

成功的秘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揭示成功的秘诀这一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

2、 了解作者怎样刻画罗丹这一人物形象。

二、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以事寓理、叙事悟理的写作手法。

2、 掌握文章中心及描写方法。

三、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每个同学都渴望成功,有人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有的人却不去努力,只梦想找一条捷径,找个秘诀轻轻松松获得成功。那么,世上到底有没有成功的秘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评论家茨威格的著名散文《成功的秘诀》。

(二) 新授:

1、(多媒体呈现)简介作者情况。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

2、 学生自读课文,提问,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成功的秘诀)

(2) 作者通过什么手段反映这个中心?

(通过罗丹修改作品的细致描写来反映这个中心。)

(3) 细读描写罗丹精心修改作品部分的描写,明确其作用:

外貌描写——“身材魁梧,肩膀宽阔,一连灰白胡子的老人”(写出了人物老当益壮)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老人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有时欣然微笑,有时眉头紧皱,有时捏了点泥,加到塑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忽然发现了我,他一惊”等等。

(表现了罗丹技艺娴熟、工作细致入微,专心致志完全忘记周围的一切)

(4) 这些细致的描写刻画了罗丹怎样的形象?

罗丹老当益壮,工作细致入微、全神贯注、精益求精达到忘我的境界。

(5)作者悟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聚精会神)

(三) 、课堂练习设计:(投影出示)

1、 文中作者几次会见罗丹?以第几次为重点?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一次会面?

(二;二;可以展现罗丹对朋友的亲切,为下文做铺垫。)

2、 如果把文末三个自然段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这三段在文中属议论部分,起到点题作用)

3、 为什么作者说他收到的感动是“空前绝后”的?

(在文章开头作者就说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但一直不知道

短处在哪里,看过罗丹工作之后终于找到答案。)

(四) 小结:

本文通过对艺术家罗丹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品质的描绘,揭示出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秘诀——聚精会神,集中所有力量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鹜德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上。

五、 布置作业:

搜集名人事迹做论据,以《专心与成功》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六、 板书设计:

成功的秘诀

叙事              议论

罗丹精心修改作品  ——  成功的秘诀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精益求精

茨威格《成功的秘诀》原文阅读

25岁的时候,在巴黎一面研究,一面写作。那时发表的文学作品,已有不少人赞美;其中有些连我自己也很喜欢。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还可以更加完美一些,虽则自己不能决定短处究竟在什么地方。

在这个时期,一位艺术大师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教训。这教训初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小际遇而已,事实上却是我一生写作生活的转捩点。

有一晚我在维尔哈伦先生家里,他是比利时的名作家。同座有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雕塑艺术的退步。我那时年少气盛,竭力反对他的意见。我说:“以巴黎而论,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位雕刻家足以与米凯朗基罗媲美吗?难道罗丹先生雕刻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跟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同传不朽吗?”

我的驳辩说完之后,维尔哈伦欣然地拍拍我的肩头。“我明天就要去拜访罗丹先生,”他说,“跟我同去。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会面。”

我满心高兴。但第二天维尔伦把我介绍给那位雕刻大师之后,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然而那位大艺术家是十分和善的。我们告别的时候,他转过脸来对我说:\'我想你或许要看看我的雕刻作品。可惜都不在这里。但请你星期日到我梅登的乡下住宅来,并且我们可以一同用便饭。\'

在罗丹朴素的乡下住宅里,我们坐在一只小桌子周围吃了一餐家常便饭。他慈祥而柔和的顾盼,坦率的神情,立刻使我忘记了局促。

他的雕刻室也很简单,装着高大的窗子。里面有已经完成的雕像,更有许多石膏塑的作为试验的模型——一只膀子,一只手,有的甚至只是一个指头或一个小小关节;桌子堆满种种素描的图形。这地方显示出它的主人一生在不断研究,不断工作。

罗丹套上一件白布外衣,立刻变成一个工人的样子。他在一个雕刻架前立定了。

“这是我最近的作品,”说着他揭去盖在上面的湿布,就露出一个女性的半身像来,神采焕然,那是用泥土塑的。“我觉得这已是完工的了。”

这身体魁梧、肩膀宽阔、一脸灰白胡子的老人后退了一步,侧着头细加端详。“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但审视了一回之后,忽又喃喃自语道:“只有那肩膀上面,线条仍嫌太硬。对不起……”

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身的肌肉产生一种更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

“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如此继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从没有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具像之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好像上帝着手创造世界的第一天那样。

后来,他大功告成似的松了一口气,丢下小刀,把刚才的那块湿布给塑像盖上,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情,宛如一个男人给他情侣披上披肩。然后转身向外,那魁梧的老人恢复了初见时的样子。

他还没走到门口,忽然发现了我,他一惊。直到这时候他才想起了我,刚才的失礼显然使他非常过意不去。“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但是……”我十分感激地紧紧抉握住他的手。或许他也感觉到我的情绪,所以微微笑着,举起膀子围住了我的肩头,两人一同走出那房间。

这一天所得的教训,比我在学校里多年的用功还有益处。从此以后,知道一切人类的工作如要完善而有价值,应当是怎样做法的。

一个人可以这样完全忘记时间空间与整个世界,这个认识,使我受到空前绝后的感动。这一小时,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聚精会神;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上。

我悟到遗忘一切其他事物,集中意志以求工作完美的这种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以外便无神妙的方法了。

茨威格《成功的秘诀》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每片纸上都记下了美妙的词汇、生动的比喻和有用的生活素材。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为的是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都能看到,随时记诵。杰克·伦敦正是依靠对语言和生活素材的不断积累,才创作出像《热爱生命》《铁蹄》那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⑵杰克·伦敦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成功离不开积累。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一点一点地学,才能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更多。想要在学习上一蹴而就,一下子变成一个大学问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既然要一点一点地学,那就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积少能成多,聚沙能成塔,涓涓细流终能汇成滔滔江河。

⑶有的同学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一点,丢一点,今天学,明天忘。虽然也花了不少时间学习,收获却很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是很可惜的。

⑷注重积累,就要求在学习时用笔多记,用脑多思。拿语文学习来说,在课堂上就应该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可以将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圈出,或抄记在笔记本上,用心思索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为什么写成这样的句子,这样表达的好处在哪儿。在课外阅读时也应注意积累语言。可摘抄精美的词语和句子,包括名言、格言、警句等;还可借助词典积累一些成语。经常作摘抄和思考,就能提高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运用能力,作文时就能从容地遣词造句,不仅能大大减少病句的产生,而且能写出优美的语句,进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⑸大学问家邓拓说得好:“真正所谓的成就,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注重积累,不断积累,才能扎下深厚的学问之根。”我们要学习杰克·伦敦持之以恒、长期积累的精神,只有认真对待我们的学业,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

1、在第二段的横线上填上一句话,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一节叙述了杰克·伦敦的故事,其作用__________

3、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

4、试简要分析“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在文段里的表达作用。你能再写出两个说明积累重要的词语吗?

5、从论证的角度看,本文第②段和第③段是什么关系?

6、请再列举两个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例子。

答案:

1、成功离不开积累

2、引出本文的论点,同时可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3、事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

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而精当。句中用“细流”与“江河”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学习知识需要积累。(意近即可)集腋成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

5、第二段从循序渐进的角度,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三段则从反面举例,阐明了不注重积累知识,收效甚微。这两节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