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个人设计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10 13:20:36 来源:高考在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一只小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2、初步练习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继续学习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

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剪纸鸟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小鸟什么事?

师:大家翻开书自己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联系有关语句说一说。

生: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读到的?

生:读书

师:从哪些词感觉到快乐?(啁啾…)你们能把他们这种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读到的?……

师: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师:多美的景致,多可爱的小鸟,咱们怀着美好的心情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师: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孩子,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师:默读5、6段,读到自己感受很深的句子就画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几个词语概括地写在句子旁边。交流体会(多找几个学生谈),教师投影出示有关句子,指导朗读。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2)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师:你怎样评价树下的那几个孩子?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爱护鸟类的行为?

师:读了《一只小鸟》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小鸟或者孩子说?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剪的小鸟,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美丽的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三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设计3

《找骆驼》: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

1、前两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骆驼

商人老人

2、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质疑)

3、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我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我们在下节课再讨论。你们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呢?

4、我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__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直奔重点段,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2、是啊,这两天老师也一直在想这两个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要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0自然段,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①老人观察到了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随机出示:看见脚印右深左浅

又看见路左有蜜右有米

还看见树叶留有齿印

②集体朗读老人看见的情况。

③这里为什么用上看见、又看见、还看见呢?

出示:仔细观察

④老人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出示:得出结论

⑤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一颗牙

⑥用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老人根据观察到的这些情况得出怎样的结论。

⑦老人从仔细观察到得出结论,中间还需要有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出示:思考分析)现在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也来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想过来的?

⑧交流,结合表演左脚跛怎么走路;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辨别树叶哪一片是骆驼啃过的。

⑨师生对读老人分析判断的话。

小结: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⑩朗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四、想象说话

老人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现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如果你就是这位商人,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设计4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了解名人,回顾各自了解的名人,初步认识名人,从平凡的生活中认识名人,感悟名人的崇高与伟大。

布置单元阅读内容——读名人故事,了解名人。

二、板书课题,就课题提问

灰雀是什么样的?课文围绕灰雀主要写了谁和谁的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课文围绕灰雀主要写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事。

结合课前查阅资料,大致交流对列宁的了解和印象。

四、品析课文1-2小节5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

1、看图感受灰雀的可爱,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句子,品析。

交流各自从哪些词感受到灰雀的可爱:如“粉红深红来回跳到婉转地歌唱非常”等感受灰雀的样子可爱,活泼欢快,充满着升级和活力,结合书上插图,从灰雀所处的环境来感受灰雀的可爱。严寒的冬天,万物凋零,高大的白桦树枝头就是灰雀的舞台,他们尽情歌唱,来回跳动,给这个公园带来了活力。角色体验,读中感悟灰雀的欢快可爱,激发孩子们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推己及人,充分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2、这样的灰雀,是谁的最爱?读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百花树下……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从“每次……都……经常……仰望”体会列宁爱灰雀。结合上文,理解“每次”的具体含义。“他每天到公园散步。”也就是他天天都来看这些灰雀。这些灰雀给列宁带来了什么乐趣呢?“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创设情景,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想象病中的列宁看到这些灰雀,仿佛……(如,忘记了病痛;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列宁对灰雀不仅是人对鸟的喜爱,更多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对话。

3、师引读”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生读“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从“找遍了”“没有找到”感受列宁的担心,焦急,失望……结合上文,列宁在养病,病中的列宁“找遍”了树龄,想象,他在每一树下,仰望……在每一棵树下,低头寻觅……

4、结果,这只灰雀找到了吗?

读文“第二天,列宁又来到百花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质疑:列宁是怎么找回这只灰雀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指导书写生字。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第二课时

一、回顾

齐读课题,复习提问,这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呢?可是,当列宁发现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是心情怎样?做了些什么?

二、 研读课文三——10小节

1、自由读文,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心理

2、第一次对话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联系上文,角色体验,读出列宁的担忧和焦虑。

结合生活体验,体会省略号的用法,读出孩子说话时吞吞吐吐的语气。

引导感悟:小男孩的回答,让列宁听出了他什么样的心声?如:愧疚,知错,善良。

从男孩的回答中,你们听出了什么?那只失踪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比较,灰雀非常惹人喜爱,不仅吸引了列宁也吸引了小男孩。列宁爱灰雀,是仰望它们,看它们在枝头自由跳动,听它们婉转地歌唱,男孩喜爱灰雀,于是,把灰雀“捉”走了。联系课文《两只鸟蛋》,感悟和鸟类和动物的相处之道。

3、第一次对话,列宁听出了名堂,“找”到了灰雀在哪儿,他是怎么成功找回灰雀的呢?指名分角色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从对话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牵挂,失踪的惋惜,以自己对灰雀的浓情震荡着同样爱灰雀的善良男孩的心,终于,让男孩克服自我,做出了有力的承诺“一定会飞回来!”

4、练读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三、研读课文第11——13小节

1、鸟儿重回大自然,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列宁的心情怎样呢?

2、然5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而更让列宁高兴的是什么呢?

3、此时此刻,这个在树下低着头的男孩,心情很复杂,他想……联系课文,引导孩子们从男孩的角度感受列宁的循循善诱和善解人意,岁孩子的尊重理解,对孩子的真爱。

四、总结深化

各自谈收获和体会。

五、拓展延伸读列宁的故事,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设计5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