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的方法
(一)阅读课文,理清知识系统
就语文基础知识来说,它是一个系统。而语音、汉字、词语、修辞、文学常识等,可以说都是它的子系统。复习应考就要把总系统、子系统理出个清晰的线索,知识不能以孤立的“点”的状态存在,而要把它串成串,连成线。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先生提倡画“知识树”的做法,在高考语文复习中非常实用。
(二)重视课本,举一反三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和部分省市自主命题似乎不直接来源于课本,是否意味着课本不重要,作为教师要有明确的认识,课本十分重要。既然课本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十分重视它。在新课程、新课标的引领下,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提高语文素质,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在课内的学习中形成、提高,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24小题的修改题,它的原型就在课本中的文章《项链》中出现过,再拿200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说,福建的作文话题是:戈多来了;浙江的作文命题是: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这两个省的作文命题直接来源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本。因此,课本是基础,是根本,万变不离其宗,抓好课本,举一反三,是提高高考语文复习效益的根本保证。
(三)挖掘课本,形成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诸方面,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信息捕捉、筛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常规思维、反向思维能力等,在复习课本中,要潜移默化地提高这些能力,教师要相机辅导,课中渗透。例如释义方面,“文过饰非”“党同伐异”等词,就要结合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分析。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关键要授之以法。在阅读方面,比如概括中心句,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知识,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语文解题能力。
高中语文文章的表达技巧的介绍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高中语文复习关于文章结构安排的知识点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高一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一】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不要。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0.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篇二】
1、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2、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3、如何理解文中的“生的欢喜”含义?
不仅写出了“绿的枝条”当时的生长情况,“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而且还写出了“我”有“绿友”为我做伴之后的心情,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是绿藤,滋润了一颗等焦的心。
4、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5、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能够明确的说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意思对即可。)
6、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绿影”指太阳照过常春藤的枝叶形成的影子;“绿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两枝柔条;“绿囚”指不屈服于黑暗的顽强抗争的人。
7、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时正处于抗战爆发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我们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本文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
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珍重”词语的深刻含义。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9、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文章写出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得非常细致逼真。同时也写了“我”的“魔念”:“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
10、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含义:
(1)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4)“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得更长,长得更快,它的顽强、执著,生命力旺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也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故此,它又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5)“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该句还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高中生军训收获400字精选10篇2023-08-09 20:44:58
粽子里的端午作文六篇2023-08-09 15:57:28
学校教育单位个人工作总结报告2023-08-06 11:54:07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与经验储备2023-08-06 21:22:25
高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2023-08-09 00:12:27
重点的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提高2023-08-12 18:22:34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08-11 06:00:18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17 19:27:40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06 09: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