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09 08:38:18 来源:高考在线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内容上有一定深度,课堂上通过做小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化难为易。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巧用歌词串联全篇,教学中不妨依然围绕着这句歌词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文章的题目拟定、结构架设以及知识拓展等方面所做的艺术性安排。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花红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在此基础上,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

1、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花红的原因。

2、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

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

教学难点 :

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说明的事理有一定的深度。

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课文是一篇介绍花卉知识的说明文,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收集有关花卉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课题及作者。) 此处的“红”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不仅指红色,应该理解为万紫千红)

二、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见课件)

三、自主学习 :

(一)作者的相关知识(见课件)

(二)课文内容的学习

活动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有感情地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

3.划分文章段落,理清结构。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加以说明的?

5.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

四、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反馈交流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

三棱(léng)镜  裸(luǒ)子   虞(yú)美人   蕊(ruǐ)

2.文章题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句歌词,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

明确:(1、此处的“红”,应该理解为“万紫千红”;其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拓展:每个时期都有流行的歌曲,我们平时在写作或交际过程中,都可以用一些歌词,如: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我的未来不是梦”或“明天会更好”等;以“面对困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勇气”等,)(指名让学生再举例。)

3.划分文章层次,理清结构。

明确: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部分(第2一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三部分(第1l段):概括花红的原因,总结全文。

作者在课文中七次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句子,都以设问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七个排比段,在修辞上叫间隔反复。第一段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一次出现,起总提作用,后几段起提示说明角度和内容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语言的美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4.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明确: 第2—6自然段采用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7~lO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

6.结合所发“课堂练习”卷,研究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

(1)自主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六、拓展训练

根据你自己的积累,你能说出有关“花”的诗句吗?

(分小组,看哪个小组说得多,说得好,)

七、布置作业 :

完成思考与练习一、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实录

指导思想: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书的主题是“发现”,即引导学生去发现丰富的语文世界,在语文世界中发现丰富的生活世界,感受丰富的情感世界,在发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事理说明”,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科学世界的神奇,感受科学与语言结合的魅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该单元第五课,很好地体现了单元乃至全书“发现”的主题。设计此课,试图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发现”的习惯和能力。

2、设计思路:

从初一开始,我就着力培养学生两个读书习惯:一是读文章紧紧围绕“写什么 ”“怎么写”两方面进行,二是每读一篇课文,必须就文章的内容或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且书面记录。此课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的能力,解决“写什么 ”的问题;第二课时学习精巧的结构和严密的语言,解决“怎么写” 的问题。

3、设计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由咏花诗导入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咏花诗 激趣,同时培养积累习惯。

阅读指导 要求学生按惯例阅读,教师巡视 读 (一)速读课文,我知道文章大致说明了    (要求每生书面写出)(二)细读课文,我发现文章的关键句是    (在文中画出)。(三)朗读关键句。(四)品读关键句,我能很快画出结构图……理清了文章思路           1、培养速读能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同时要求书面写出文章大意,将速读落在实处。2、培养从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3、朗读关键句,让文字听觉化,同时增强整体感。4、列图,揣摩文章结构,探究写作思路,训练语言思维。

师生平等对话 悟 (一)就文章内容而言,我的心得有       (二)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我最大的收获是    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回归语言教学的原点。

教师及时答惑解疑 疑 (一)我明白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我还有一些内容上的疑问,他们是……(二)从语言表达看,我还有疑问,它们是…… 尊重学生质疑权,及时解惑,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及时归纳、整理,强化认识。

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十个2、下列两题选做一题①查阅绿色食品相关资料,借鉴课文写法,写篇文章介绍它。②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向生物、物理或化学老师请教,写篇文章说明它。 第1题为必做题,落实语基。第2、3题为选做题,不增加负担,又留有余地,学以致用。

〖精彩片段〗

本课教学进行到“疑”这一环节,按照惯例,我请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刚才同学说文章标题好,可是文章不只是写花红的原因,而是写花为什么五彩缤纷,作者应该把标题写成‘花儿为什么这样五彩缤纷’”标题问题正是我想要谈的,这下有戏了。可我并不急于侃侃而谈,飞洒“语点”:“你们怎么看?”

学生:“我想正如作者所说,红花最耀眼,最吸引人,用‘红’作标题,也吸引人。‘红’还容易引出其他色彩。”学生丙附和:“也就是说,从花红很容易让人想到五彩缤纷的花,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像是选取一点,引人联想到其他。”说得有理,但还不是贾祖璋先生的初衷。“还有其他理由吗?”我仍在等待。

学生:“课后练习二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名,借用歌名作标题肯定更有魅力。”

“你很善于利用课本。的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在当时算是流行歌曲了,用歌名作标题,能给我们怎样的启迪?”我没有急着表态,希望能引出更多话题。

生:“拟标题一定要吸引人。”

生:“我想到以前学的一篇《叫三声夸克》,我原以为写的是一种动物,没想到介绍的是高科技知识,就那标题给我很深的印象。”

学生由此想到初一课文,让我惊喜。我顺势点拨:“题好文一半,好标题要紧紧抓住人心。有同学写考试话题的作文,拟的题目有‘像雾象像雨又像风’、‘爱你在心口难开’,这比直接用‘考试’作标题好得多。引用歌名作标题还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说:“引用是一种拟题方法。拟标题还可以引用歌词,比如我看过一篇谈学政治的感受,叫做《想说爱你不容易》,也很有意思。”学生又受启发:“这么说来,还可以引用诗歌哩。”

我紧抓不放:“谁能举例?”学生沉默,未能答出。“有篇说明文介绍春蚕,用了李商隐的诗……”我有些急。“肯定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看来学生还是能就语言现象思考、联想、归纳、总结的。

“你们所说的倒给我启发。我想到中央台门前有两条长队,一是希望‘焦点访谈’栏目尽快播出与己有关的内容,以期最快地解决问题;二是希望‘焦点访谈’栏目撤下已录好的节目,免得挨批。对这一现象,有报道,一篇是《“焦点访谈”说客盈门》,另一报纸转载,将标题改为《“焦点访谈” 成访谈焦点》。两个标题都不错,你觉哪个更好呢?”

“‘焦点访谈’ 成访谈焦点”。

“为什么?”

“借用栏目本身的名字,更巧妙。”

“是的,就地取材,顺手拈来,用栏目本身的名字作标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拟标题除了引用歌名、歌词、诗歌,还可以引用栏目名、地名、花名、电影名、广告词。平时同学们看书、看影视时如果有心注意,就会学到不少东西。”

〖教学反思〗

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设计流程与实施情况看,我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读――悟――疑,从整体来解读。关注“学生以什么方式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质疑权,我发现学生的心得与质疑集中起来就是自己要讲的问题,教学不是设环设扣引学生入瓮,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发现,这对学生来说是快乐的事,对我而言也是种享受。

我的预期效果是学生能自主思考,顺畅地与他人交流,从他人的发言中引出新的思考,让空气充满思想。所选片段可以看出学生从标题入手,就文章的表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生成新问题,同时引发我的关于拟题的联想。教学相长,师生与新课程共成长是我的真切感受。

不过,学生困难学生仍然少有心得,难有疑问,难以参与到我的教学对话中来,平时虽有意关注这些学生,但在课堂上,出彩的机会还是被突出者占领。今后当特别注意。

〖课后点评〗

本案例是老课文新教法。指导思想、设计思路清晰,教学反思具有独到的感悟。

能积极地将课改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坚持文章阅读的整体性原则,采用“读――悟――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理解、领悟课文,有效地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关注孩子的终身学习,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复习资料

一、字音

柑橘(jú) 萎(wěi)谢 花瓣(bàn) 悠(yōu)长 三棱(lénɡ)镜 灼(zhuó)伤 蜜腺(xiàn) 分泌(mì)并蒂(dì) 蒲(pú)班克 花卉(huì) 花冠(ɡuān) 花萼(è) 褪(tuì)色 充沛(pèi) 裸(luǒ)子植物

二、词语解释 万紫千红:这里形容花的颜色丰富。

三、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浙江宁海人。

四、文章主旨

本文以花朵呈现万紫千红为重点,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科学地说明了花的色彩由于他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们的作用的结果。

五、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并由此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

第二部分(2-10)具体说明花儿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

第一层(2-7)说明花儿呈现红色是由它内部的种种条件和因素决定的,而首要的因素是“物质基础”。

第二层(8-10)说明花儿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

第三层(11-12)概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六、写作特色

1.以歌曲名为题,以问为题,以题贯穿全文。

2.文章的结构严谨,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

⑴逻辑顺序:

A、从现象到本质:现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质——造成花朵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

B、从主到次,从内到外:介绍花朵呈现红色的六方面原因时,从“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到“还需要……”、“还有……”等相对次要的原因:从花朵自身条件(物质基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到外部的因素(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⑵时间顺序:例如介绍自然选择时,“从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到后来出现的被子植物,以时间顺序说明昆虫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3.科学性强,语言深入浅出。

七、课后思考与练习

(一)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课文中从哪些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

答:本文从花儿的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科学说明。

2.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作用是什么?

答:A、明确提示文章说明的中心。B、以设问的形式出现,起到提示说明角度及内容的作用,使说明层次清楚,步步深入;C、间隔反复使文章中心突出,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文章语言的美感,增加文章的艺术色彩。

(二)课文标题借用了一首著名歌曲的名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说说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1.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标题,易于吸引广大读者关注,激发阅读兴趣;

2.从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看,应该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颇富诗情画意,与全文格调一致;

3.概括了文章的说明范围,浓缩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我的未来不是梦”“真我风采”“让我们荡起双桨”“掀起你的盖头来”“欢乐颂”等常被作为文章的题目,以此浓缩文章内容,增加诗情画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八、拓展延伸

写出带花的古诗词名句:

示例: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⑶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来。⑷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