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哈姆莱特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06 18:52:38 来源:高考在线

《哈姆莱特》教案

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理解本剧的主题。

3.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理清哈姆莱特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重点

难点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难点: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具

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

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谁来为大家举例? (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同学们举的多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

教师归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被马克思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出生于1564年4月23日,巧合的是,又卒于1616年4月23日。于是,英国人便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

2.主要作品,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谓人文主义,从原意讲,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典知识──主要是希腊哲学与艺术,来反驳经院哲学与神学,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种与以神为本位的神本主义相对立、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但现在,人文主义已泛化成一种强调人的作用、地位与作用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的特征是: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权,尊重人的价值,反对神权,反对愚昧和迷信。

①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

②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

③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2)中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创作了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代表作是《哈姆莱特》。

(3)晚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破灭,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一场类似《哈姆莱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3.莎翁悲剧的特点:

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三、《哈姆莱特》介绍

1.创作的社会背景: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2.《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莱特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他本应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现实社会却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3.戏剧情节介绍。

四、整体感知:文章选自第三幕第二场“戏中戏”部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哈姆莱特安排“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

2.戏上演前,哈姆莱特特特意作了哪些安排?

3.奸王看戏时有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看戏后呢?

点拨:

1.目的是试探叔父克劳狄斯杀父娶母、篡权夺位之罪行。

2.①让演员演一出情节跟自己父亲死状和死因相似的戏;②让好友霍拉旭观察奸王的容色举止;③装疯卖傻,对奸王、母亲旁敲侧击。

3.国王先问戏的“情节”:有没有要不得的地方?又问戏名,担心自己的罪恶被揭穿。后来又脸色阴沉,坐立不安,不等戏演完就站起来,并大声吩咐人点起火把来,戏未演完即匆忙离开。回去以后“非常不舒服”“发脾气”。

这一切反常的表现都表明了他做贼心虚、杀人阴谋被人揭穿时的被人揭穿时烦躁、焦虑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五、问题探究

1.演戏前哈姆莱特的语言,特别是回答国王“你过得好吗,哈姆莱特贤侄?”的话以及对奥菲利娅的话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拨:

(1)多是疯话,这是哈姆莱特故意装出一副因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

(2)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认识到哈姆莱特是因恋爱失意而疯了,从而放松对王子复仇的警惕。

2.你认为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

点拨:从客观上讲,首先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其次,是哈姆莱特性格中的矛盾。哈姆莱特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切实际;他受人民爱戴却又不相信群众,而是孤军奋战;他勇敢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却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反对人民的暴动,摆脱不了宿命论的束缚。这暴露了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性。

3.戏剧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矛盾?(学生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

点拨:戏剧以中世纪丹麦王宫艾尔西城堡内外为背景,实际上广泛地反映了英国的各种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理想与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六、小结:

课文节选部分的戏剧情节是丰富的。这场戏包含着几组矛盾线索。在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情节主线外,还写了他与奥菲利娅间的不幸爱情,他和霍拉旭间的真诚友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的友谊的背叛。揭示了社会矛盾的纷繁复杂,也增强了剧作的可读性。

七、布置作业: 试分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如课文中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更在揭示他内心的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人物之间富有强烈的对比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和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和邪气,哈姆莱特的矛盾与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与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各有个性。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二、本文语言特点

学生探讨本文语言特点,教师加以引导。

点拨: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格,使剧本具有了像诗一样的语言。

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

1.明喻如“我的幻想也就像铁匠的钻石那样黑漆一团了”(残酷的现实使哈姆莱特的理想变得黯然失色);暗喻如“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应付以国王为代表的人所过的装疯生活);借喻如“一响空枪”(一场假戏)。

2.课文中类似的比喻句还有:明喻如“(开场词很短)正像女人的爱情一样”,讽刺情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感情的背叛。借喻如“让那有毛病的马儿去惊跳退缩吧,我们的肩背者是好好的”,借“有毛病的马儿”喻“国王”。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幽默,这种语言风格与哈姆莱特装疯时的精神状态相一致。

五、分析《哈姆莱特》的影响、主要人物形象

1.影响:

《哈姆莱特》这个悲剧是莎士比亚的中心作品,最丰富的作品;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已经在西方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世界各国的导演和批评家往往把这出戏当作自己的毕业课题;翻译家总想译一译这部作品;演员总想演一演这个角色。三个多世纪以来出现了种种不同的解释,种种不同的译本,种种不同的演出,真是五光十色。

《哈姆莱特》可以说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被人们讨论最多的一部悲剧了。并且还由此而产生了一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可见它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2.哈姆莱特的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完本文后,并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哈姆莱特和克劳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莱特和葛忒露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里迪斯和葛忒露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另一个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样既有自身的矛盾又与哈姆莱特一家关系错综复杂。

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

奥菲利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作品通过他与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封建恶势力的斗争,全面地展示了人文主义的先进性、战斗性及局限性。哈姆莱特是一个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

八、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探究·练习”三,体会本文悲愤忧郁的基调,把握作品主题。

2.完成本课辅导练习。

哈姆莱特期中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 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玉玺 檄文 迁徙 畏葸不前

B.劳徕 赏赉 蓬莱 明眸善睐( )

C.戕害 铿锵 戗风 将子无怒

D.棕榈 闾里 伴侣 履险如夷

解析 A项,檄xí,余读xǐ;B项,莱lái,余读lài;C项,全读qiānɡ;D项,榈lǘ,闾lǘ;余读lǚ。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枭雄 削首示众 局促 拘泥古礼

B.躬敬 恭聆大教 宿怨 了却夙愿

C.押轴 技压群芳 烦心 繁文缛节

D.缘起 前例可援 礼节 知书达理

解析 A 项,削—枭;B项,躬—恭;C项,押—压。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邱、向二人联系好买家,打算将该批假冒香烟出售,不料在搬运途中被侦查人员现场抓获,他们精心设计的黄粱美梦化为了泡影。

B.近年来,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创汇增速缓慢,严重制约着纺织业的发展,如何推动纺织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确实迫在眉睫。

C.福建18个县市迎来今冬首场降雪。人们纷纷走向户外,一睹对于生活在临近热带地区的人们来说难能可贵的美丽雪景。

D.多年来,虽然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但中小学生减负却一直如水投石,无大效果,这是单一的评价机制长期没有改变的结果。

解析 黄粱美梦:黄粱:小米 。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含贬义。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如水投石:像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即使生活艰辛,但只要还有爱我的父母,还有我疼爱的妹妹,幸福就不会消失,希望就还会存在,我就还会顽强地奋斗着。

解析 B.“突然猝死”,成分赘余;C.“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D.“即使”和“但”关联词不搭配。

答案 A

5.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物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佳,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解析 A项,“拨冗”指“推开繁忙事物,抽出时间”属敬词,“特此通知”语气生硬;B项,“光临”指宾客到来,属敬词;C项,“列席”“奉告”用此不当。

答案 D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的“四大悲剧”。

B.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高度评价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

C.欧洲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D.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还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英国乔叟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解析 A项中《威尼斯商人》是喜剧,此处应为《麦克白》。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节选,完成7~10题。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 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霍拉旭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 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7.这一节主要展示了的哪些个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第一段台词(与克劳 狄斯冲突)中分析出嫉恶如仇、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从第三、五段台词,(恳求霍拉旭)中可以看出对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 嫉恶如仇、勇敢、对未来充满希望。

8.你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结局是怎么看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联系社会背景回答这一问题。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性格过于内向、审慎的主观原因。

答案 结局不是偶然的,而是早期人文主义者性格发展的必然,是新旧时代转变的必然。

9.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恳求好友转述自己的故事。他虽然除掉了奸王,但自己也同归于尽,没能完成重整乾坤的理想和重任,恳求中包含着他的愿望。

答案 这是临死前对好友霍拉旭说的话。在眼里,世界彻底失去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显得冷酷、狰狞。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同时,最后也意识到了复仇是一个社会问题,让霍拉旭活下去替他传述复仇的 故事,真正的目的是想让世人明白这个社会的黑暗,早日看透自身的悲哀。

10.试概括该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戏剧语言侧重对话的机智、韵味 、内涵、幽默等。该段文字是人物临死前的肺腑之言,内容丰富,抒情性强。

答案 丰富形象,抒情性强。

三、能力拓展

阅读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节选,完成11~14题。

剧情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爱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和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愤然离家出走。

娜 拉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 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 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 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拘束,我也不受你的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 拉 哦,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跟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陌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 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11.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陌生人”指的是谁?娜拉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上下文和文后的说明,可以发现“你的泥娃娃”和“陌生人”分别指娜拉与海尔茂,娜拉这样称呼的含义也不难理解了。

答案 “你的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 。前者是因为娜拉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只是一个玩物;后者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形同路人。

12.娜拉说:“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的情境,不难发现“奇迹”是指娜拉后面说的“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答案 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13.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舞台说明的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戏剧气氛,衬托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感情,此题中的“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舞台说明,主要是为了表现娜拉毅然与家庭决裂出走的决心。

答案 这些 舞台说明作用有两个:一是表现人物心理,说明娜拉出走的决心坚定,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14.戏剧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价是:“在她身后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可从剧情发展角度谈:如使全剧在结尾中到达了高潮。也可从艺术技巧方面谈:如结尾含蓄,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索空间等。(言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表达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受风寒是颈椎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__①__。天冷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穿立领装、戴围巾,不管是为了时尚美观,还是为了防寒,__②__。我还给大家一个建议:戴围巾要戴稍厚一点的围巾,这样对颈椎有非常好的作用。

颈椎病不仅在秋冬季容易复发,__③__,因为夏天越热人们越爱使用空调。很多人在吹完空调后就会感觉颈脖部位僵硬、疼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在秋冬一定要注意颈椎保暖 ②这都是非常好的习惯 ③就是在炎热的夏天里也容易复发(意思对即可)

16.下面是“我为语文狂”总决赛的程序框架图,请把这个程序写成一段话,要求信息全面,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洁,表达连贯,不超过7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为语文狂”总决赛,采取每轮淘汰、评委点评和观众互动猜灯谜机制,经过三轮赛程比拼,八支队伍中的余下三支,终决冠军。

作者背景: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

在英国参观访问,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文化界弥漫着的浓郁的莎士比亚氛围,莎士比亚已经像养料一样融入了英国文化的血脉,不仅成为英国人的骄傲,也成为了英国文化的象征。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坛的巨星,在世界文化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是公认的欧洲三大诗人(莎士比亚、歌德和但丁)之一,他的戏剧生动地描绘了欧洲17世纪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和民族风情,受到世界各国各时代人民的普遍喜爱,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戏剧。同时,莎士比亚也是被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得最多的戏剧家,这使得“莎学”成为了世界上一门广有影响的“显学”。

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尊崇首先体现在从未间断地上演莎氏的经典剧作。出生于破败的商人之家,从幼年起即跟随剧团在各地巡回演出,只受过小学教育的莎士比亚,凭借聪颖和勤奋,学会了编剧,并创作了37部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以及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诗,其中大多数仍是现在英国戏剧表演团体热衷上演的剧目。

在有着“20世纪的艺术宫”之称的英国最大的群众性艺术活动中心─—巴比肯特艺术中心,除了建有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等艺术门类的专门活动场所,以及设有享誉全球的伦敦交响乐团以外,还设有皇家莎士比亚演出公司。中心里仅用来演出话剧的剧场就有3个,有能容纳1200人的大剧场,也有不到200座位的小剧场,还有更小的实验剧场。我们访问之际,正逢大剧场在举办戏剧节,节目单上,莎士比亚的剧目占了整个演出剧目的一多半,我注意到,这些剧目是《李尔王》、《仲夏夜之梦》、《奥赛罗》、《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雅典的泰门》。据介绍,大剧场的莎剧演出,一般按照莎剧的原貌来进行,而在小剧场或实验剧场的演出,则更多地是借莎剧进行当代的演绎,很多是即兴创作,以展示编导演的才华,可以说小剧场和实验剧场是编导演们的试验田。

温莎堡巨大豪华的宴会厅,是王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因为莎士比亚创作于1600~1601年间的五幕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此厅举行了首场演出而更加出名,也成为游客们慕名而来古堡参观的一个原因。莎士比亚的喜剧惯以男女青年的爱情为题材,只有《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写城市平民生活的,生动幽默地描述了妇女们揭穿没落骑士福斯塔夫求爱骗钱的过程,创造出福斯塔夫这个世界人物画廊里熠熠生辉的动人形象,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最复杂、最矛盾、最生动、最受观众喜爱的喜剧人物。也许是受莎士比亚喜剧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熏陶与感染,也许是由于王位的争夺过于残酷和惊心动魄,再加上,治理国家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20世纪上半叶,在温莎古堡里出现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他摘下王冠,迎娶曾两度离婚的平民女子为妻,演出了浪漫缠绵又曲折动人的当代版莎士比亚戏剧。

其次,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尊崇还体现在积极挖掘、保护和修建与莎氏有关的文物和建筑。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修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莎士比亚时代,剧场分为“公共剧场”和“私人剧场”,大的“公共剧场”可坐2000至3000人,是市民观看戏剧演出的地方;“私人剧场”通常是“公共剧场”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大小,是王室或贵族家庭观剧、娱乐的处所。剧场大体的构造是:中央为一个无顶的空间,周围是三层有屋顶的楼廊,从外观看,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五边形的,也有八边形的;剧场内部,有一个高出地面1米左右的平台,突出地伸向中心地带,这就是表演平台;观众可围绕站在舞台的三边,或坐在楼廊里观看演出;作为表演区的平台的后部,一般有两个门,这是演员进出场的通道;舞台上下藏有机械装置,舞台的地板是活的,可供鬼神出入,也可以用来设置烟火和特效。

历史上,由于认为戏剧有伤风化,戏剧和其从业者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演员被称为“戏子”,饱受歧视之苦,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也一样。在15世纪,伦敦市区内是不允许建造剧院的,因此,剧院全部建在伦敦城外,集中在泰晤士河的南岸。尽管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但是,由于戏剧描绘了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受到了人民的喜爱,因此,戏剧又从未间断过发展。在伊丽莎白时代,由于戏剧得到了女王和贵族的支持,其发展的步伐就更快了,前面说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就是莎士比亚应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邀,来到皇家的温莎古堡后创作出的著名篇章。

莎士比亚时代的剧团,一般由10~20人组成,股东一般占一半,另一半是雇员。多才多艺的莎士比亚,曾经是宫内大臣剧团的股东兼演员,后来又成为环球剧院的演员、导演和剧作家,是剧团里最重要的领导人。

莎士比亚创作剧目的首场演出大都在环球剧院里举行。1599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首次对外开放,1613年被大火焚毁,1614年莎士比亚剧场得以重建并使用至1644年,后来因为建新房而被拆毁。

现在修建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shakespeareGlobalTheatre),是美国电影演员萨姆·沃纳梅克于1986年在得到许可后,在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原莎士比亚剧场的附近按照原样重建的,是一座专为欣赏、研究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优秀剧作家的作品而修建的剧场,重建工作持续了10年之久,于1997年6月完成并对外开放。剧院高13.7米,内外结构设计力求再现莎士比亚时代环形剧场的原貌,以帮助观众体验和欣赏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表演艺术。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戏剧演出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剧场内部用人工照明,以取得同白天一样的效果,剧场最多能容纳1600人。1997年重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每年都在这里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剧作家的作品,观众的上座率达90%。

1996年12月,莎士比亚剧场尚未完全建成之际,就被欧洲旅游记者协会授予欧洲旅游促进金星奖,并被评为欧洲最佳旅游景观。1999年10月,在访问伦敦时,在莎士比亚环球剧场观看了专场演出,可见,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政府对莎士比亚和与其有关的文物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