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02 18:35:18 来源:高考在线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1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及背景。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三、认识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关键因素是孙权的正确决策。 四、通过对战争场面描写的分析,了解“史笔”的基本特点。

难点、重点分析

1、常用文言词。

次、当、方、计、将、蹶、立、乃、夷、走、卒

2、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

地方、妻子、北面、交通、无论、于是、殷勤、中国、初一

3、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由以少胜多导入:

课文解析

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⒈了解主编者司马光

⒉了解《资治通鉴》

⒊时代背景简介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⒈理解字、词、句,翻译

⑴注音 ⑵解释加点词 ⑶难句翻译

⒉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孙权的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的决定因素

本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1、第一部分(1—5段):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2段):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第一段,东吴方面,鲁肃劝说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治曹操,并前往刘备处,劝说其联吴抗曹。这是孙刘联盟形成的前奏。鲁肃是这一联盟的本谋者。

第二段,诸葛亮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到东吴去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并为孙权分析了当前三方兵力的对比,预测了战后天下的局势。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后来形势的发展证实了诸葛亮卓越的才能。

第二层(3—5段):写东吴方面孙权聚众商议,最终决定抗操并出兵。

第三段,曹操写信威吓孙权,企图不战而胜,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岐,鲁肃暗劝孙权坚定抗曹决心。

第四段,鲁肃为坚定孙权决心,加强主战派力量,劝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促使孙权下定抗曹决心。

第五段,周瑜夜探孙权,为孙权助画方略,分析了以少胜多的可能性,使孙权决心与刘备联合,与曹操决一死战。

2、第二部分(6—7段):详写战争实况,证实了诸葛亮、周瑜的预测及分析。

作者在《赤壁之战》中给宋朝皇帝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孙权,告诉宋朝皇帝一个历史经验──对待强大敌国的威胁,如果处理得当,弱国是可以战胜强国的;作为一个国君,处理这种大事,一定要非常谨慎,既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又要有正确的决断。

在课文中,虽然没有描写孙权的大段对话,但却是把他当作关键人物来写的,鲁肃,孔明,周瑜都是围着他转的。在第一段中,他同意鲁肃去劝说刘备,实是为了试探孙刘联盟的可能性。第二段孙权与诸葛亮的对话,从孙权的角度看,他已探知了刘备的实力,联盟方针已定,诸葛亮一句“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使孙权“大悦”,可见联盟方针深合孙意。孙刘联盟是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的基础。

曹操战书下到东吴,引起了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激烈争论。独孙权不表态,全面、虚心、反复地听取双方的意见。即使是不合他心意的主和派意见,也耐心倾听,反复思虑后,才下定决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史有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对决策前的主和派却并不惩治,显示出了孙权卓越的领导风度。而决策时“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谁在前,谁为后援也都考虑、准备好了,由此更可见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文中的细节描写,“执肃手曰”,“抚其(周瑜)背曰”,都表现了他对臣下的信任和感谢,这也是一个所必备的素质。

曹操大军压境,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面对双方力量悬殊的实际,他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实力后,才与之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与已不合,也不责罚。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作了最后决断后,则断然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使他掌握了战争中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

二、通过战争场面的分析,了解“史笔”的基本特点

课文的最后两段(6、7段)是描写战争实况的。“赤壁之战”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得十分具体细致,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蒋干中计,阚泽下诈降书,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应有尽有。而在本文中,只用“操方连战舰”,“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等语带过,仅用三百余字,然读后却使人觉得如置身战场,历历皆在眼前。这种笔法称为“史笔”,它不同于小说。史笔既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虚构,又要分清事情的轻重,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三、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⒈据拼音写汉字

①xiāo( )雄 ②shān( )夷大难

③jīng huī( )( )南指 ④yǎn( )有其地

⒉划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括号中写出本字

①五万兵难卒合( )②顷之,烟炎张天( )③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④雷鼓大震( )⑤卿能办之者诚决( )

⒊写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1)豫州今欲何往 (2)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3)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4)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5)恐为操所先 (6)刘备天下枭雄 (7)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8)亮见权于柴桑 (9)今战士还者及水军精甲万人 (10)赢兵为人马所蹈藉 (11)卿欲何言 (12)受制于人

(二)、语段阅读

⒈解释加点的词

⒉文中标有( )的地方,省略了主语,请补上

⒊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权即遗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 )昼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经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①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③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5、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电视剧吗?这三国指哪三国?这里边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能跟大家说说吗?

《三国演义》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由于各效其主,为了领土的大小,他们之间进行了无数次的生死搏斗。每一次战役都充满了智慧的较量与实力的比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出声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完成情况:

读准下列词语:

率领 周瑜 调兵遣将 渡江 计策 波浪滔天 眺望

帷幔 芦苇 遮天蔽日 硫磺 缆绳 丢盔弃甲

(记忆字形,献策,解释“计策”)

3、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题的含义。

4、检查学生的对课题的理解:

(1)“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2) 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5、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 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话告诉大家)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成语:以卵击石 (用在什么场合)

(2)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 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只有3万人,曹操却拥有80万大军,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 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只有3万人,曹操却拥有80万大军,周瑜利用火攻的办法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

1、赤壁之战,曹吴两军兵力如此悬殊,周瑜却可以反败为胜,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用了好计策,火攻的计策是谁想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计策?

找到段落,画出重点的句子。

黄盖认为火攻很有把握,应该怎样对都督周瑜说呢?读一读。

2、曹操为什么要把船连在一起呢?“非做船不可”怎样理解?

3、曹军坐不惯船,为什么又非要渡过长江不可呢?曹操想夺,东吴肯拱手相送吗?

解释“调兵遣将”、“隔江相对”(画图)

4、曹操不怕东吴会用火攻吗?(过于自信、轻敌)

5、课文前三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起因、战前准备、对策)

6、自渎课文前三段,按课文的顺序复述这三段的内容。

7、复述。

第二课时

一、 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

1、周瑜同意黄盖的计策吗?既然说火攻是个好主意,为什么还得想个计策?(计划周密)

2、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每一步都做了什么?

自渎课文4-11段

3、汇报交流:

(1)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解词“自不量力”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骄傲轻敌)

(2)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 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

指导读5段

(3)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划出描写东南风的句子,探讨风与火、船的关系,火借风行,风助火势、风推船移――天时)

指导读6-8,读时讲“眺――望”,“果然”用在什么地方,你试着用一次)

(4)点火烧曹军,为什么在两里处点火?(欲防不能,措手不及、火势旺盛――地利)

(5)结果怎样?理解“不计其数”

读9-10段,注意读出场面来。

(6)火攻到此结束没有?周瑜又怎么做的,结果如何?“丢盔弃甲”表面是说――,说明当时的场面―――)

读最后一段,注意读出对比的意味。

(7)再读故事,复述给同桌听。

(8)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9)小组讨论

(10)汇报交流: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曹军不习惯坐船,水上作战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说说你的理由?

2、曹操要想取胜,必须―――

四、写作顺序指导: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火攻计策实施用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情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我们在作文时也要做到叙事清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

五、自由读课文,读你喜欢的部分。

六、布置作业:把“赤壁之战”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读三国故事。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3.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4.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

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在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我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本课教学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爱”贯穿全课,要采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诵诗歌等,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使学生切实记住。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不少。在教学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为当代诗人王怀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他的诗歌代表作“三人”中的一首。诗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意识结合了起来。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细细划分,本篇诗歌,作者从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与近几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宏扬中华民族精神,请同学们通过资料的收集,进一步讨论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卓越的腾飞,培养浓厚的民族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四人小组讨论。

一、 情境引入、激情激趣。

带领学生一起回到2004年的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场上观看刘翔夺冠的镜头。师谈话:或许这一瞬间、这一时刻学生已在电视屏幕上看过许多遍了,但是此时此刻一张张笑脸仍旧显得异常兴奋和生动。问:“每当你观看奥运会比赛时,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齐读课题,对诗人进行介绍,对中国文化进行渗透。

二、 自学课文,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1、同学们说说自己为祖国的哪些方面感到骄傲。

2、预设答案:“我为祖国的万里长城感到骄傲。”

“我为祖国的四大发明感到骄傲。”

“为祖国能发射通信卫星而感到骄傲。”……

3、课文内容概括为三方面:地大物博的祖国、祖国悠远的历史文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根据要求进行自学,这部分诗人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骄傲、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幻灯片展现美丽的祖国,更凝聚着对祖国的热爱,引人入胜的介绍——

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东起辽宁与河北临海交界的山海关,一直蜿蜒西走直至甘肃河西走廊上酒泉附近的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合计一万二千多华里,所以长城的兴建实在不是始自秦始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七国竞逐。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疆土,纷纷修筑绵延的城墙,用以抵预外敌来犯。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其他一些精美的图片、声情并茂的叙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一个伟大民族悠久文化。

三、 小组合作,畅游历史长河。

上下五千年,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1、教材中罗列了许多内容,归纳起来有:古代的发明、历史名人和历史遗产。

2、同学交流:网络信息量大、自由灵活,对课文中提到的内容进行课外的延伸,制作成网页供学生自由浏览。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相关所需要的资料。

四、语言文字训练,歌颂祖国的伟大成就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成“因为(          ),所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的填空训练。

2、拓展性的练习。学生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说课外了解到信息。同学们的答案可以很广泛。

五、板书设计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诗歌,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悟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激发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诗歌,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悟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激发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教师: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3、板书课题:《_30、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学生读课题。)

4、作者简介:王怀让,当代诗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耕耘后裔万古不朽粗犷梦魂萦绕翩翩欲飞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朗读诗歌。

(学生朗读诗歌。)

2、教师:完成填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因为。

四、课文小结。

诗歌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广阔的历史和现实的画卷。诗歌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我们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振兴中国。

五、课堂练习。

完成填空。

当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六、作业布置。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悟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感情,争取熟读成诵。

2、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知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述:或许这一瞬间、这一时刻我们已在电视屏幕上看过许多遍了,但是此时此刻你们仍旧显得异常兴奋和生动。

2、问:每当你观看奥运会比赛时,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激动、自豪)

3、指名回答后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根据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

(2)指名交流作者为祖国的哪些方面感到骄傲?

预设答案:

“我为祖国的万里长城感到骄傲。”

“我为祖国的四大发明感到骄傲。”

“为祖国能发射通信卫星而感到骄傲。”

4、作者从祖国的地大物博、悠远的历史文化与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宏扬中华民族精神。请学生找到有关的小节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

(一)地大物博

(黄土高原、黄河、长城、泰山、长白雪山、黄山、井冈山、延安)

1、学生各自自学。

2、指名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击地名后出示相关图片,教师适当补充材料。

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东起辽宁与河北临海交界的山海关,一直蜿蜒西走 直至甘肃河西走廊上酒泉附近的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合计一万二千多华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黄土高原和黄河:黄土高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井冈传统和延安精神:井冈山和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井冈传统和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甚至是世界精神财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能丢。

3、师:这部分诗人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4、指导朗读,读出骄傲、自豪的感觉。各自读、指名读、齐读。

(二)历史文化

1、过渡:上下五千年,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小组合作,畅游历史长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3、交流课外延伸的资料。

4、指名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

(三)伟大成就

1、默读,思考:文中写到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完成填空。

2、指名交流。

3、比赛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四、小结复习。

1、总结:是啊,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太多啦!勤劳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系列骄人的成就。

2、拓展练习,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说课外了解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