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同步授课教案样本

更新时间:2023-08-16 13:16:09 来源:高考在线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同步授课教案1

《颐和园》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同步授课教案2

《牛和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神志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示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你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觉得这句有道理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4.作者介绍。(对“任”进行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牛和鹅

初读课文→梳理有价值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活动。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

2.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第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写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同步授课教案3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0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子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字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海中的“画”。

学生熟练阅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级边上的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学生分组讨论。

4.全班交流、小结。(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我”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勇气。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三、拓展学习

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分角色朗读。

2.跟自己的家人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同步授课教案4

《秦兵马俑》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神态自若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沉毅多谋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弓弩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 佣 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同步授课教案5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与各种兵俑的神态,使同学初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导入:

同学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观赏了位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后感慨: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今天,我们也去观赏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课件播放图片:

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

2、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2、同学汇报:

出示第3段:

兵马俑不只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读:

说说“宏大,鲜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鲜明:鲜活。)

三、研读主要内容

1、课文哪里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段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同学汇报。

3、过渡:

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走进兵马俑,去仔细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吧!老师这里有个要求:

(出示课件)

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4~8小节。

思:想想这几段共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议:向同桌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为什么?

4、交流汇报:

⑴ 将军俑:说说自身对将军俑的印象。

随机理解:身材魁梧,昂首挺胸。

⑵ 武士俑、骑兵俑:说说自身的感受。

⑶ 陶马:指名读。

闭上眼睛,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用鼻子闻一闻,你似乎又闻到了什么?

5、小结:

对呀,那一匹匹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让咱扪连起来读读这句话。

6、古代的工匠们把一个个兵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样,作者又写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同学们也要读得活灵活现。全班齐读4~8小节。

7、哪里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相机理解:鸟瞰,统率,南征北战,所向披糜。

师:当我们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放眼一览那威武军阵时,都会为之惊叹!你能读出自身的这种情感吗?

8、齐读第二段。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军容严整,气势雄伟。

(播放军队混战声音)

9、当你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如此威武雄伟,你心中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

1、是啊,这一行行的金戈铁马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当我们面对着这些古老而又雄壮的建筑时,不由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骄傲!

2、出示: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齐读李光耀先生的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