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目类型有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08 00:02:58 来源:高考在线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目类型:典故溯源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闯关方略:

古人写诗词,为了使语言更简洁含蓄,内容更富于表现力,常常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

典故溯源,既能考查我们对文史知识的积累,也能考查我们对诗歌语言特点的了解,还能考查在课内诗词学习时有没有养成踏实认真的习惯,可谓一石多鸟。

解答这一类题目,了解所用典故的本意是基础。

譬如上述苏词,用了两个典故:“亲射虎,看孙郎”用的是三国时孙权狩猎射虎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的是西汉时文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云中太守魏尚的典故。

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典故二,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冯唐传》,其细节是: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杀敌人数六人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

仅了解典故的本意,就诗论诗还不够,结合上下文内容,以及作者的生平遭遇,读懂其隐藏在典故里面的内心话,才是解题的关键。

从整首词可以看出,苏轼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但这时他外放密州,不被天子重用,他是多么渴望朝廷也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啊。但这层意思他不便明说,于是引用典故,以古人自比,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声。

有时题目还会进一步追问引用某则典故的表达效果,这时先要区分这个典故的意义、情感指向,是客观的描述物态,还是主观的抒发情志?如果是前者,其作用是使物态描绘得更生动、逼真、奇异等,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一句,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为乐声感动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得好,这里引用神话典故,增添了内容的神奇色彩。如果是后者,其作用主要是使情感抒发得更婉曲、含蓄、深沉等,如李商隐的《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借汉文帝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召回,在宣室接见,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慨叹自己与贾谊一样,没有遇到明主,一样的怀才不遇。此处引用典故,使作者的慨叹更深沉。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综合评价

题型阐释:

综合评价,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这类题目的几个选支,将内容理解、情感体味、主旨把握、形象感知,乃至意境欣赏、表达欣赏、名句欣赏等熔于一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请选出下面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综合评价也有少量的主观题,常要求对诗词作品作整体的评价分析。

精题回放:

例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这两句是议论,诗人感慨由于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导致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是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异”字统领,突出塞外与中原地区秋景的不同。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这节诗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例2.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闯关方略:

综合评价题的特点就在综合二字上。客观题的综合性,体现在信息量大上,需要综合辨析;主观题的综合性,体现在语言组织上,要求对整首诗作评价分析。

例一是选择题,四个选项,指向四篇作品,既有诗,也有词,多是古诗词,还有一首现代诗。每个选项,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到内容理解、主旨领悟,至少有两三个考查点,四个选项加起来,就涉及十多个考查点,对能力的要求可想而知。

解答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选出“有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或者“两项”。

其次,要整体扫描,大致锁定答案项。以例一为例,这几首诗词都出自课内,只要课堂学习认真、扎实,读题时一个信息点一个信息点仔细审视,就不难发现B、C、D三项都没问题,赏析理解不正确的是A项。A项前半句“这两句是议论”,对表达方式的判断没错;错在后半句,“诗人感慨由于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导致二乔被关进铜雀台”,这一句与史实不符。赤壁之战,周瑜一方运用火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正是得东风之助。

知其然还不够,我们还应当知其所以然。杜牧这一句,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假设”从反面着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就要改写。但他又没有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国破家亡在此朝”,而是借东吴两个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来写天下大局,这样以描写来议论,显得含蓄蕴藉。

主观题,语言的组织尤其重要。首先是精准,扣住题目要求,务求向靶心打。其次是条理,展现一定的逻辑性。再次是集中,围绕题目谈,不能东拉西扯。

譬如例二,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如此高的评价?这首词最高明之处何在?为什么能超越别的中秋词作?在格调!用《宋词鉴赏辞典》里面的话说,是“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作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放眼古今词人,谁有如此高格?当然,同学们组织语言,表达可以平浅一些,下面示例供参考:

这首词上阕问月,下阕怀人,作者把出世入世的追问、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悲欢离合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表达赏析

表达赏析

题型阐释:表达赏析,主要是对古诗词表达方式、表达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点”等。近几年,这一部分还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比较阅读题型。

精题回放:

例1.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宋)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例2.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闯关方略:

表达赏析题,某种意义上,是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向古诗词阅读的延伸。

解答这类题目,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至关重要。如果题目是就修辞方法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应该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双关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达方式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在直抒胸臆、叙议结合、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达手法提问,你的答案一般就在对比、抑扬、动静、点面、虚实、衬托等里面;如果题目提问的角度是语言特点,你一般得回答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慷慨等。

譬如例一,提问角度是修辞。头两句写绿树繁茂,野鸟啁啾,春风轻拂,杂花乱飞,一派醉人的春光。后面写到“明日酒醒春已归”,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一宿醒来“春已归”(春就悄然离去)的,因此此处用的是“夸张”。接着分析拟人和夸张的表达效果,这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然后借助“运用什么修辞,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的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第三句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春色的迷人、生机盎然;第四句用夸张,表达了作者感慨春景迷人、春日短暂的心绪,写出了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例二的提问角度比较宽泛,问“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既可以谈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也可以说表达手法上的特点,还可以写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譬如第一个角度,可以分析其寓抒情于写景之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第二个角度,可以分析其动与静的结合: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第三个角度,可以分析词语运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词排列组合,中间没有一个动词连缀,名词意象的堆叠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