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初中历史解题技巧和复习方法怎么做

更新时间:2023-08-04 01:20:13 来源:高考在线

中考历史复习方法建议

一、要善于审题

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

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二、要善于归纳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介绍唐文化的这一内容时,有学生制作了下面一个简表。

这样全新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段历史知识。

三、要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要巧答题目

如中考题目考到我国对台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决不承诺放弃武力”,可不少同学仅答一句“一国两制”而失分,所以答题时审清题目很重要,避免粗心大意,过于紧张而顾此失彼,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同时注意规范化、时序化。最后建议在写历史小论文时,在行文之前和行文中,应该始终注意: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泛泛而谈;

2.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要合乎逻辑。

中考历史复习必知的答题技巧

一、调节身心,快乐答题

天气炎热,气温高达三十四摄氏度,炎热的环境使人心烦气躁,又加之许多考生是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下答题,考生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中考不仅是知识的考察,更是毅力和耐心的考验,考生可用塑料袋包裹冰块放在湿毛巾里面或携带一瓶清凉油用来降温解暑,从而达到放松身心,放下思想的包袱,激发潜能,快乐答题,这样越做越有信心,成绩肯定比平时的考试成绩要理想。相反,如果心烦气躁,过于紧张,手抖笔不稳,会让你发挥失常,遗憾一生,因此考生切忌心浮气躁,一定要放松身心,快乐答题。

二、支配时间,合理答题

根据考试说明,一般而言,五十分钟即可完成答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每大题的最高使用时间计算出来,限时完成,如果遇到难题且用时过多仍答不出时,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其他题答完后再做。但如果是选择题,需要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写上,以防最后没时间检查而弃选。切忌因某一题而耗费过多的时间,以至于会的知识没能写在答题卡上。

三、巧用资料,辅助答题

考生一定要先做容易的题目,自己平时会的,这样会节省时间。不会的,或者是拿不稳的可在试卷上做标记,答题完毕,再回过头做题。切忌手忙脚乱。

四、相信自己,坚定答题

有的考生做题后检查对自己不信任,总喜欢更改自己的答案,其实多数情况下都改错了,如果咱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轻易更改自己的答案,因为往往第一印象的答案是正确的,要相信自己,切忌没有依据,优柔寡断,更改自己最初的答案。

五、仔细审题,针对答题

怕时间不够,于是匆忙答题。在材料都没有看完,看懂的情况下就盲目答题最终导致失分严重,为了避免中考失分,动笔前应仔细审题,弄清出题人问的是什么,然后再针对答题,否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最终影响考试成绩。审题时一定抓住有效题干,把握历史信息,针对答题,切忌盲人摸象,根据只言片语就做出判断。

六、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选择题涂卡一定要规范,清晰;列举题要写在指定的位置,无漏字、别字,书名号、间隔号使用要规范。辨析改错要先判断,后改正,防止漏判,改错要清晰,可用:把“……”改为“……”;材料解析和探究题要按题目的要求顺序,逐点答题,可以分出“1、2”这样的要点,答案要有层次,要简明、全面,语言要规范,要尽量用书面语言和书本上的原理和知识回答问题,字迹要清晰。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思路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带着问题读材料

重视材料出处

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规范做答

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