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家有中考生之家长需要知道的事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8-18 11:14:55 来源:高考在线

先来看看一个初二孩子的日记:

我今年上初二,初一时成绩还是挺好的,虽然不算很努力,但都在十几名左右,最差也是30名,但是后面也有两次进步到前十啊!

可是从初二第二次月考后成绩就一直在退步......

从第9名到20名再到25名!是不是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初二是分水岭?好的上去了,不好的就下去了......

现在准备期末考了,我一退再退,昨天老师找我谈话,本来我还对自己充满希望,但是被他这么一说,我越来越没信心了!

他说我学习没效率,没方法,没条理,这样学下去会越来越累。

他说从看我每次都是掐着秒进学校,可以看出我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叫我以后列张表做事.......

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我真的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我总不能控制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晚上回家之前本来是信誓旦旦的,说今晚一定要好好学习,结果第二天又去抄作业了。

我都对自己无语了,每天都是如此循环.......

看了这位同学的日记,有没有觉得跟自己的感觉很像?初二是中考前关键的转折期,稍有不注意,就会对之后的整个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为什么小学和初一成绩很好,到了初二就下滑?

1.学习的逻辑思维还没有转化过来

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在小学时期,“语数双百”司空见惯,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绩了。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

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等。

这种类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会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2.初二是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在小学和初一时,上学很听话,老师留的作业按时完成,家长嘱咐的话也听得进去,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却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并且对于家长叮嘱的一些话,也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呢?

其实,开始厌学,表明他已经开始思索学习的意义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坚持下去,就会厌学了。

低年级的时候,同学们的独立思维还没有形成,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所以,他们才会更多的依赖老师和家长,认为老师和家长说的话都是对的,都应该听。

升入初二以后,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并且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再想先问爸妈怎么办,而是他自己会在心里想: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

放在学习上就变成了: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又能怎么样?

3.没有养成中考要求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

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

这时,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

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弃。

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点苦,怕受点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造成学习不扎实,成绩下滑就是必然的了。

二,初二的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

1.区分主次轻重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

初二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早晨,人的记忆力最好,适合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效率高一些。

其他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应该抄下来以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会轻松很多。

晚间复习时切忌打疲劳战,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剧烈的室内运动,放松自己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3.听课准备

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

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

4.善于交流学习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

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同时,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5.“习”的作用

学习,“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效。每次听完课,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

现在的辅导资料很多,哪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自己看起来很舒服,就用哪一本。如果还感觉不准,可以咨询老师。

三,各科的学习具体怎么做?

语文

关于作文:

1.每天坚持写日记,可以每天自己选择一个主题来写。

2.多阅读,所有写不出作文的原因都是读书太少。

3.深入了解1~2个人物的各个方面,必要时可以当做万能素材来用。

关于阅读:

1.现代文阅读要求多练,培养对句子的感悟与推理能力;经常进行这种练习,考试中看到问题后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从哪方面去想。

2.文言文阅读要掌握课本中实词、虚词的各种用法,同样要常练,才能由量变到质变。

3.把自己组织的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找区别,了解命题人的思维。

数学

1.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2.改错:想要做出完美的作业是无知的,出错并认真订正才更合理。收集你自己做过的错题,订正并写清错误的原因,这些资料是属于你个人的财富

3.认真:老师要求的练习并不是“题海”,请认真完成,少动笔而能学好数学的天才即使有,也不是你。

4.速率:正确率和做题的速度一样重要。

5.目标:对于考试成绩,给自己定一个能接受的底线,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

6.计划&坚持: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你获得稳定的学习成绩,所以,请制定好学习计划并努力坚持。

英语

1.建立错误档案本:

每次练习或考试后,应该把自己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抄下来(或剪下来),收集汇编。平时和临考前翻看,加深印象。

2.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坚持长期阅读(可以每天坚持做1篇)

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阅读(如读《21世纪英文报》,《英语街》,《英语广场》等)

3.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能够形成流利的语感,也培养了理解能力,为说、读及英语写作打好基础,这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根本方法。

物理

1.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

2.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课前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积极思考

3.定期复习小结

当天复习与章末复习结合,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生物

1.预习: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复习:不断回顾,温故知新。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初中家长请注意:出现这四种情况,表明成绩在退步

01

成绩退步的四个迹象

1. 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出现明显变化

作业完成时间忽然变长:

如果孩子以前每天作业都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忽然从某天开始,写作业的时间出现了明显的延长。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

首先通过家长群或者与老师沟通,确认一下近期的作业量是否有加大。如果没有明显增加的话,这种情况就表明孩子可能已经有些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的与孩子谈谈,再与老师进行沟通,看看是哪些科目的学习有困难,及时调整学习重点。

作业完成时间忽然缩短:

同样,先确认近期的作业量是否有明显变化,如果没有,最好检查一下孩子最近的作业完成情况。

如果作业完成的快是因为孩子学习进步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孩子最近可能迷上了某些学习外的事情,因此急于完成作业去做那些事情。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就要及时进行纠正,不要让孩子沉迷到与学习全无关系的事情上。

2. 作息时间出现明显变化

当我们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应该也有过在晚上睡觉时间偷偷看小说或者做其他事情的经历。

既然我们自己小时候做过这些事情,那么我们的孩子也很有可能会去做类似的事情。特别是在现在各类智能设备和娱乐设备极大丰富的时代,孩子能玩的东西就更多了。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忽然急于提前上床睡觉,早上起床又特别的困难时,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趁着睡觉时间在偷偷的玩手机或其他娱乐设备了。

3. 喜欢在家长面前抱怨老师

孩子比较感性,易受情绪左右。因此对一名老师的喜好会直接影响到该科目的学习。孩子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爱上某科的学习,也会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厌恶该科的学习。

如果发现孩子经常抱怨某个老师,那么就很可能预示着这门科目的学习成绩会出现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要急于否定老师,甚至直接去质问老师。而是要从多个方面了解事实的真相,不要偏听偏信,并从正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行引导,教会孩子理解老师、感恩老师,化解不良情绪。

4. 频繁提起某些与学习无关的人或事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如果孩子频繁提起某些与学习无关的人或事,容易禁不住诱惑,变得不求上进,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

02

这三类学生易发挥失常

1. 得失心太重

有好胜心这是很好的,但是好胜心太重就成了中考的大忌。很多同学不管是大考小考都非常在乎,哪怕是跟自己的竞争者相差一两分,都会让这些同学无比沮丧,其实这无疑加重了他的心理压力。

所以在月考、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中,这些同学的心理压力也是达到了极致,想象一下,在这么大的心理压力下,怎么可能平心静气的答题呢?

2. 学习过于死板

有一类考生,掌握知识点过于死记硬背,并不能灵活变通。在平时的小考试中,题型很多时候在于考察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这类考生也能在小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但是一到大型的考试中,题型更侧重于活学活用能力的考察,成绩就立马下滑。

3. 基础不扎实

所有的高楼都依赖一个好的基础,所以成绩拔高也需要坚实的基础。

很多考生基础不牢固,但是理解能力解题能力都非常强,平时的考试可能凭借一时的侥幸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并不能把所有题目都解答的非常完美。

建立扎实的基础最好的办法就是地毯式的复习,不能遗漏任何重点。

03

这三个复习习惯要避免

1. 做难题

有些同学觉得复习就是做题,难度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做难题至少有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影响本身的自信心,产生消极的心里暗示,自己吓唬自己;

二是会打乱学习思路,知识是成体系的,理解了才能运用;

三是会耗费大量精力,使自己得不到适当的休息。

2. 疲劳战

有些孩子在复习时拼命抓紧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甚至挑灯夜战,这很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身心疲劳,甚至还会思维不清晰。

3. 看弱点

有些学生平时觉得自己还可以,但到考前几天,开始大量发现自己的弱点:这些单词怎么没印象,这个题还不会做……于是便重新开始复习,一旦考试必然大脑乱作一团,原来会的知识也记不起来了。

所以,在考前无论发现了什么弱点,都不要过多地去想,要有一个平常心:现在是复习已掌握的知识的时候,而不是再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04

考前复习记住三句话

临近考试时,不仅孩子紧张,家长的神经也会跟着紧张起来。然而,过多的担忧和唠叨对孩子的考试并没有什么用,反而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想要孩子做好考前的复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家长一定要记住下面这3句话:

1. 生活作息考前大变样,要不得!

很多孩子考前希望拼时间多看点书,这种做法不可取。不仅会影响听课效果,还会导致记忆力、专注力下降,对考试来说特别不利。不早睡不晚睡,正常作息就好。

帮孩子调整好生物钟,考前保证8小时的睡眠是重中之重。

2. “小考小玩,大考大玩”最可怕!

没有计划的学习根本没有效果,高效复习要做好这几步。

① 回归课本,巩固基础。

必须牢牢记住一点:课本是复习的重要工具,所有题目都万变不离其宗。

提醒孩子在考前根据课本目录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 回归课本时尤其要注意这些细节:必须要看的知识点有——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过程或步骤等。每个知识点后面的例题和拓展题必须要求孩子弄懂!

② 回顾试题,查缺补漏。

家长可以让孩子把平时的试卷按照课本上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然后把试卷上的错题再做一遍。如果有错题本的话,这个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3. 临时抱好“佛脚”,照样能得高分!

有的孩子前两点都做得很好了,但还是考不好,关键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考场技巧。

技巧1:拿到试卷先检查。

试卷是否有错,比如漏页、错印等,顺便看一下有哪些题型,大概考到了哪些知识点,不必要花太多时间,只为了心里有个底。

技巧2:规范答题,保证时间。

请一定保证书写工整、卷面清晰,这就要求孩子们平时多练字了。同时,一般来说,做题要按照试卷顺序来做,避免漏题和错答。

技巧3:学会放弃难题,确保会做的题得分。

比如说,每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一道题花费了约3~4分钟还没有思路,就要先放弃。先把基础分拿到,做完后再来解决难题。如果是数理化的大题,实在不会做,可以把相关的公式列出来,一般也能拿到1-3分。

技巧4: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粗心和马虎是数学考试常见的扣分点,写完之后必须要检查的地方有:

① 公式有没有写错。

② 算式中的数字有没有抄错。

③ 计算对不对。

④ 答案有没有写错。

⑤ 填空题有没有遗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