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更新时间:2023-08-08 22:31:33 来源:高考在线

  一、科学性原则

  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是指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和谐应用恰到好处。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教师应该遵循家庭教育科学规律,以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性和通俗性,讲究方法,讲究实效。

  科学性原则包括:

  (一)抓方向正确引导

  通过指导,应该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必须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共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抓矛盾分析主因

  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是我省的省情,不同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即使同一市县也存在城乡差距。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因地制宜原则要求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本地区、本学区的具体情况,家长群体的具体情况。

  (三)抓整体切中要害

  指导家庭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整体性;提高家长的基本素质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整体性;科学的家教方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完美个性的养成的整体性;教师指导家庭教育体现了教师的地位是家庭教育的配合者,教师的作用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补充,是均衡教育的使者。体现了指导家庭教育是由教师、家长和学生、指导家庭教育目的、指导内容、指导方法及手段、家庭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性。它们是指导家庭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通过相互作用和一定的联结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指导家庭教育原则系统。

  (四)抓规律循序渐进

  家庭教育方法万种,却无定法。许多家长误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教育得好是有“神丹妙药”,在参加家教咨询时总想寻求到一种能立即见效的妙法,回家一用就灵。有时得到一个方法,回家一试,真的很灵,第二回用就不灵了。有的是在别人家特别“灵”,自己“请”回家就不好使。这是因为“方法”和家长的素质条件、孩子情况、现行家教方法、家庭环境等中的某些因素不合适。家长想马上掌握科学家教方法,有即刻解决家教疑难问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育是个过程,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矛盾转化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例如纠正和培养孩子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问题。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可以的。如果一个孩子有不爱洗手,而且已经形成了习惯,要想让它改变,就要向他讲不愿洗手是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是引起疾病的万恶之源。要不断的督促和提醒他洗手,甚至要立下制度或规定,早晨起床要洗手、吃饭前要洗手、放学回家要洗手、去卫生间出来要洗手……而且要进行不断的督促直到养成洗手的习惯为止。

  家长的家教观念转变需要时间,确定自己的家教思路需要时间,实施科学家教方法需要时间,体现在孩子身上仍需要时间。当然,出现效果还是需要时间。虽然有的指导效果显现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毕竟是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中,不要有急于求成的思想,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二、针对性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要有目的的进行,不同类别对象本身的特点不同,指导的需求也不同。对不同类别的对象应该进行不同的'指导。不同类别对象由于其自身诸方面的特点,他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和教育行为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他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也会有不同的特点,针对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具体误区进行分析指导。因此教师要针对存在问题要先做认真调查,详细分析家教疑难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主要矛盾,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家庭教育方案。

  (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指导

  根据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态度、家庭教育行为和能力,可将指导对象分为家长方面、孩子方面和家庭方面。家长方面的类型包括:不同学历家长、不同年龄父母、不同职业的家长以及权威型家长、简单粗暴型家长、教育无能型家长、放任型家长等;孩子方面的类型包括:小学生家长、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以及孩子的德育、智育、心理健康(反应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以及问题)等方面的不同表现等;家庭方面类型包括:核心家庭家长、单亲家庭家长、贫困家庭家长、外来流动人口家长以及隔辈老人抚养、非血缘法定监护人、教育保姆等。因人而宜。

  注意根据不同类别对象的特点,在指导的要求、指导的内容、指导的形式和指导的具体方法上应该有所区别。

  比如,根据“隔代亲”的祖孙辈家庭教育,在对“隔代亲”的家长进行指导时,在内容上突出家庭教育态度上的“理智”和教育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在对“亲子”的父辈在教育观念上的“代沟”问题,在内容上要突出“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相互学习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将使指导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高期望值”家长将教育子女的唯一期望锁定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上的特点,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突出“价值观”和“成才观”的引导,要突出个人素质和才能与社会的需要的关系。将使指导得到一定的实效;根据孩子生活、学习“无规律”使家长发愁没办法的指导,在内容上要突出“行为习惯”在于“养成”的训练;根据“高学历”家长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注意介绍、推荐、提供家庭教育及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将是适合这类家长指导需求的指导形式。等等。

  (二)要分类别、分层次指导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误区问题

  不同情况的家庭、不同素质的家长、不同的家庭疑难问题、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时期会用不同的指导途径、方式、方法。“指导”既要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处理,又要与时俱进。通过教师的指导,通过各类指导活动的开展、专家点评,通过对难点问题处理、咨询。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指导任务和对家长不同的要求,使指导工作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针对性原则”是的有的放矢的体现。根据不同类别对象的特点,在指导的要求、内容、形式和指导的具体方法上有所区别。它能够集中解决某一问题,能够根据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有不同于一般的特点,满足参加活动家长所有人的需求。

  (三)理论要联系具体实际

  家庭教育指导是在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要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服务。

  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要有实效性、要上水平,就必须得到理论的指导。教师自身应重视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理论与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和理论。应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教师应重视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教师有这个条件,特别是班主任,在家庭教育跟踪指导上条件优越。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时,要注意从家庭教育和指导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从实践研究出发进行选择,要使通过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能够解决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实践。

  要有务实精神。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为了让接受指导的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之成为称职的父母。为了使家庭教育指导取得最佳的效果,使家长从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积极参与的主体,教师首先要确立“以家长为本”,“为家长服务”的观念。

  在认真研究家长、读懂家长这本“书”上下功夫。首先要研究“家长教育学”,弄清“指导家长”内涵,搞清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把为家长服务的观念建立在教师与家长平等,民主的关系之上,这种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是谁大谁小、谁听谁的关系,更不是居高临下的关系。其次要研究“家庭教育学”,要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懂得家庭教育规律。要求家长要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至少要在读懂学生这本“书”的基础上指导家长为什么也要尊重孩子,为什么其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是什么地位等等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第三指导家长既要科学又要技巧,既要原则又要灵活。面对错中复杂的(家长、孩子、环境等)诸多因素,需要我们教师仔细分析,认真研究,扬长避短,合理组合,制定一套家长认可并可操作的方案。还要对家长实施方案进行跟踪指导,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这就是务实,对待科学要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指导家庭教育的可行性、家长能否正确接受指导而使其变为行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其核心是教师心中的“家长主体意识”。

  (一)摆正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家长,教师与家长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家长不同于少年儿童。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不应将家长视为教育对象,而应该是指导或服务对象。

  当代家长的学历层次、教育观念、活动的参与性与过去相比较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家长的教育观念、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能力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已经超出指导者的指导范围和水平。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人格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所以教师与家长在这方面又应该说是平等协商、共同研究的关系。应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了解家长的情况,尊重家长的人格。家长是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教师应耐心听取家长的诉说,了解家长的需要,虚心征求家长对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家长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服务。使家长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并逐步吸收家长介入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发挥家长在指导和被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鉴于当前我国家长的普遍素质状况,教师还是得对家长进行指导,当然也要向家长学习,指导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认真调研、准确分类、有的放矢

  对指导对象的认真调研、准确分类是指导工作必要准备。

  教师在作指导工作之前,应以接受指导家长的群体或个体的自然状况作调查研究。对家长群体(一般指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的家长集合)的情况,依据对家教疑难问题的调查及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和家长的自然状况进行“问题”分类和人员分类,以使指导有的放矢;依据对个体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和职务、家庭教育观念、接受能力、能够参与学习的时间、等等因素的调查了解来决定指导方式方法的分类、以使指导有的放矢。

  (三)指导活动的内容、形式应以需要解决的家教疑难问题相适宜

  教师在指导工作中,应以受指导家长的家庭发展为本,尽量采用双向沟通交流的形式,开展以家长自身的经验、体会和感悟为主的活动,如: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家长访谈会、亲子活动(说说心里话、才艺展示、老少同乐…)家教沙龙等等活动。活动的主持人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家长,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请孩子或家长或共同作嘉宾。在活动中要注重推广来自家长自身实践的经验。

  (四)家长的参与

  家长代表的参与将提高指导的效果,但要与家长共同研究活动方案、组织活动过程,尊重并保护家长的积极性。

  当代的家长中藏龙卧虎,不乏家庭教育高人。这是可贵的人才资源。智者当借力而行,挖掘家长中的人才资源,请家长参与指导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让家长参与主持活动的实施过程。让家长通过活动感受教育子女的价值与成就,从而激发家长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实施指导过程中,既要注重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确立,又要帮助家长把掌握的家庭教育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家庭教育行为和能力。提高家长对经济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四、实效性原则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实效性原则是指通过“指导”要产生实际效果。如果所指导的是花拳绣腿,好看而不实用,听起来很在理,但却不知道怎么树立家庭教育新观念,不知道怎样增强家庭教育的能力,别人的经验虽然好,但不知道如何操作。这种指导就是没有实效性。

  要使指导产生实效,就要有务实的科学态度,互动的双向学习,双方的共同成长。

  (一)务实的科学态度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们常说孩子是一本书,其实家长也是一本书。家长要读好孩子这本书,我们要读懂家长这本书。同时要指导家长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这本“书”是一本天天都在变化的书,天天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发展,父母读孩子这本书应该读一辈子,读一辈子就要学习一辈子,这样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发展。教师读家长这本书虽然和家长读孩子这本书不同,不是读一辈子,但是教师却要一辈子连续读很多“这本书”。这是教师的“继续学习”。家庭教育、家长教育都是科学,指导家长对待科学就来不得半点虚伪;家庭教育、家长教育都是艺术,指导家长对待艺术就必须有科学态度。要尊重家庭教育规律。

  (二)互动的双向学习

  教师也要向家长学习,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与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一样,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在互动中互相影响。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观念影响着指导态度,在指导实践中形成的指导能力又影响着教师的指导行为;家长对教师的认识影响着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又对家长接受教师指导的行为产生影响。指导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既影响和改变着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又改变着家长对教师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同时又影响和改变着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许多“教子有方好家长”的经验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教材,不乏领引时代的家庭教育新观念、新途径和有效方法。许多新理念都出现在家长的实践之中。教师要在指导过程中收集、积累、沉淀、学习家长现代家庭教育的观念、正确家庭教育态度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总结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特别是个案跟踪典型案例,为提高指导质量提供素材。在指导过程中,注意为家长搭建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平台。提倡、鼓励、支持更要创建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自我教育的机会。

  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指导者与家长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相互交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情况,协调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要读懂家长这本书,要根据家长对指导工作的看法、参与指导活动的态度、接受指导的特点和对指导工作的需求,确定指导工作的做法,提高指导的针对性,达到指导的预定的效果。在互动中要互相学习,教师向家长学习非常重要。

  (三)双方的共同成长

  是指教师、家长、孩子在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收获、家长学校工作得到发展。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的每一成员为与之适应都在不断更新、调整、改造自己。

  在人人都需要学习、时时都需要学习、处处都需要学习的时代和环境氛围中,在家长得到提高、孩子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得到提高和发展。指导的过程就是教师继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家庭教育学”、“家长教育学”及家庭教育的指导理论、方法和技能都应有所提高。

  在指导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指导过程,监控实际发展,按需调整方略,力求指导效果。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心得

  昨晚听了马教授的报告,得知要每晚都要些心得体会,当时心理就“咣当”一声,能不能坚持做作业啊?我自己都在怀疑自己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既然参加这个培训班,也就有了思想准备啦!排除一切困难,好好学ta一回!

  昨晚马教授主要向我们讲解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意义,说实话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名词我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是真正参与学习这还是头一次。

  昨晚培训中的那份课前问卷给我触动很大,这份问卷让我发现我根本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一直以来都在用自己口中所谓的“爱”在束缚着女儿,同时我也发现,我目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女儿还有一个月就四岁了,小家伙活泼可爱,性格外向,是个胆大的小姑娘,喜欢玩刺激的游戏项目,并且鬼灵精怪,经常做一些在大人眼里“不对”的事情:比如说她在刷牙的时候会故意把嘴里漱口水吐到自己的衣服上,或是吐到镜子上,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大叫:“好好(我女儿的小名),天啊,你在干什么?妈妈刚给你换的衣服,你怎么把水往衣服上吐啊……”再比如,我不是个太爱干家务的人,但是只要是干家务我都会把家里打扫的特别彻底,女儿这个时候会跟在我的后面,把我刚刚收拾好的鞋盒全部翻出来,鞋盒里面凡是我的鞋,她都要拿出来穿一个遍,结果整个屋子就左一只鞋,右一只鞋,乱七八糟,本来干活干的腰酸背疼的我,这个时候总会大喝一声:“小祖宗,能不能别给我添乱啊,妈妈刚刚收拾整齐,你怎么这么捣蛋!”……像这些事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所以小家伙对我的呵斥根本不在乎,该干嘛还是干嘛。有时候真的是弄得自己筋疲力尽,苦无解决的办法。自己总想给予孩子好的环境、好的教育,但是自己却缺乏好的教育方法,总觉得自己的做法就是对孩子好,她就应该听我的,按照我的意愿去做任何事情。每每遇到孩子反抗、调皮的状况,大部分是我在那儿生一顿气,孩子在一边哭闹,根本不能在根子上将问题解决。

  所以,参加这个培训班,我就想将自己回归成一名家长,通过这次培训能够走进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包容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