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常见火灾隐患
生活中,人们使用的火可分为“明火”和“电火”两方面。“明火”可以理解为我们眼睛看得见的火源及火灾隐患,如煤灶、柴炉灶、液化气炉灶、煤气炉灶、天然气炉灶、沼气炉灶、煤油炉,以及蜡烛、吸烟人群的香烟和烟花爆竹等;“电火”则理解为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可能引发火灾隐患的家用电器和照明电器等。
1、应注意各种家庭炉灶的.防火。注意炉灶和附件(烟囱、液化气瓶、连接胶管)的放置位置,以及周围可燃物的安全距离。注重对液化气或煤气灶具的维修和保养、供气管道破损漏气等,以免引发火灾。
2、应注意乱扔烟头引起火灾。“一支香烟,能毁万丈楼”,不能乱扔烟头,尤其像厨房这样易燃物质多的地方要格外注意;秋冬季用电负荷高,当发生临时停电时,使用蜡烛照明一定要蜡着人在;燃放烟花爆竹要掌握正确的燃放方法,燃放后对现场要进行检查清理,消除火险隐患。
3、应注意燃烧垃圾引起火灾。垃圾里可能有可燃、可爆物,如液化气残液、玻璃瓶、鞭炮、废旧液体打火机等,一旦燃烧就有爆炸的可能;切忌生活中麻痹大意,用火不慎,小孩玩火等引发火灾。
4、应注意“电火”火灾。家用电器种类繁多,但从其工作原理来看,大致可分为电热式(如电热炉、电烤箱、热水器、电饭锅等)和非电热式(如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两大类。
电热式家用电器发生火灾的频率较高,一定要注意安全合理,不要长时间、超负荷使用,特别是大功率取暖电器产品。非电热式电器、照明电器也要注意合理使用,还要避免因线路老化、经常移动电器而导致电线受损,引发的火灾。与电器直接引发火灾相关的是电器线路的火灾隐患,要注意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以及架空线路、屋内布线的合理与安全。
二、家用灭火器材的使用和选择
常见的可供家庭使用的灭火器主要有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手提式干粉(超细干粉)灭火器。
1、手提式泡沫灭火器
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使用时,用手握住灭火机的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不要横扛、横拿。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边,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
但泡沫灭火器使用不慎会使盖、底弹出,伤及人身;若与水同时喷射在一起会影响灭火效果;扑灭电器火灾时则容易导致人员触电,具有一定的风险。
2、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有两种使用方式,即手轮式和鸭嘴式。手轮式需一手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撕掉铅封,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鸭嘴式则需一手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拔去保险销,将扶把上的鸭嘴压下,即可灭火。
不过灭火时要注意,人员应站在上风处;持喷筒的手应握在胶质喷管处,防止冻伤;室内使用后,应加强通风,否则反而会使人员产生窒息。
3、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住喷管,对准火源,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扑灭火源,使用十分方便。
三、结语
因家庭火灾频频发生,家庭配备灭火器就显得尤为重要。花几十块钱,也许就可避免几万元的损失,还能为自己和家人换来一份安全。因此笔者建议每个家庭都应配备小型灭火器等,每位成员都要掌握使用方法。防范胜于救灾。只要定期在家中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大部分的火灾完全可以避免,也就减少了一幕幕人间惨剧的发生。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生活哲理励志格言2023-08-10 10:14:03
颐和园的简洁导游词2023-08-16 03:56:56
我的青春我的梦征文8002023-08-11 03:23:31
安全知识的作文300字汇编五篇2023-08-07 08:25:02
冬季取暖安全小知识2023-08-11 09:20:52
判断家用电器漏电的方法2023-08-16 04:59:46
关于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通用12篇)2023-08-02 08:28:30
精选家庭教育作文汇编九篇2023-08-12 04:51:50
安全知识学习心得体会集锦12篇2023-08-08 22: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