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幼教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15 13:02:42 来源:高考在线

2020年的4月底,我作为志愿者加入了XX的大家庭。初次见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我就爱上了他们,深感能成为这些小天使们的守护者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的工作始于二楼甲午班,以随班观察为主,另外做一些辅助及手工的工作。起初我带着一腔热情,而对于华德福教育,完全是门外汉,但是随着一天天观察和工作的深入,我发现了许多和我之前想法不一样的东西,这对我传统的育儿理念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在这里,孩子们完全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洗碗,自己整理玩具,老师不会像保姆一样跟前跟后,伺候吃穿,即使有孩子尿裤子了,也是孩子自己换下脏裤子,自己穿上新裤子,老师只是从旁观察,必要时才会帮忙。在这里,孩子为自己的所做负责,自己管理自己,而且有充分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合理的规则和界限之下的。

一,XX之初印象

我来到XX,最初的工作就从随班观察开始,每一天的日常活动,有静有动,有室内也有室外,是充满韵律的呼和吸的组合。甲午班主班老师王老师,是整个一天节奏和韵律的引导者,孩子们在一天天重复的节奏中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有时候不需要王老师提醒,他们内在的节奏感就会指引他们去做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这真的让我大吃一惊。

玩,是我对这里的初印象。孩子们一天当中基本上都在玩,有室内活动,也有户外玩耍,周五还有远足。在这里,孩子们充分享有玩耍的自由。

主课有湿水彩、烹饪、蜂蜡、手工。当我第一次观看孩子们画湿水彩,真的是美的享受,当颜料从笔尖顺着画纸肆意游走时,颜色在湿润的纸上晕染开,那种灵动的美感滋润心田。主课部分,老师只是提供工具,至于怎么画湿水彩,怎么捏蜂蜡,怎么做手工,老师只是引导者,完全都是孩子自由发挥,这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除了主课,故事和晨圈部分也是很吸引人的。讲故事不照着书讲,完全是老师口述,而且没有任何肢体动作,老师也没有过多的表情,就是简单的缓缓的娓娓道来,孩子在纯文字的世界里用想象去填补每个画面,有时候可以看见他们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非常的投入和享受,那种美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如果说故事是静态的美,那么晨圈就是动态的美,晨圈让所有的孩子和老师围绕在一起,在主题故事的引导下,老师们带着孩子享受故事带来的欢乐、感动、喜悦与温暖,孩子们自己就是晨圈的主角,根据内容自己做可爱的动作,或跑或跳,或快或慢,孩子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看到他们在晨圈中非常的快乐和滋养。

配班老师的工作是准备日常的生活所需,准备主课的材料,打扫卫生等一些辅助性工作。我在一段时间里,也参与了配班老师的工作。这看似辅助的工作也充满了节奏和韵律,需要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什么时间烧水,什么时间准备餐点,什么时间准备材料,也有大学问,否则某个环节没有衔接好,就会造成准备工作的慌乱和节奏的失调。配班邓老师每一天准时准确地做着一切准备工作,她很安静,但是工作有条不紊,认真和细致程度让我一度插不上手,通过观察让我了解到,为孩子准备材料和打扫卫生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重复性的意志力工作看似简单,也饱含着对孩子们的爱。

在这里,老师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做玩具,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我对教室里的娃娃进行了修复,就在教室里进行,孩子们都可以看到我在做娃娃,他们会时不时的凑过来看一看问一问,我觉得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必要的体验,玩具不是突然就降临到他们手中的,让他们看到娃娃等玩具的制作过程,看到一针一线在布上的游走,看到老师们充满爱的抚摸,会增加他们对玩具的认知,也会令他们更加爱惜玩具,充满爱地对待玩具。

二,我之自我反思

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里,孩子们都在自由的玩耍,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他们可以充分的做自己。老师不用陪他们玩,就是在一旁观察,混龄班就像是一个小社会,无论是个人玩耍还是团体游戏,孩子们自己选择,可以邀请他人,可以自己选择玩伴,也可以拒绝加他人。玩具的取用遵循先到先得,如果别人拿到的玩具你想玩,那就自己去协商解决,可能会被允许,也可能会被拒绝。有争吵有冲突,还是自己去协商解决。孩子们在这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态度去面对他人,去构建自己的社交体系。在我们看来是玩一样的过家家,但在孩子们眼中,就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做自己。

除了游戏玩耍,工作也是孩子们的日常主要内容。从早上入园整理书包开始,孩子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自主工作,脱外套,叠衣服,洗手,擦桌子,拿碗盘,搬凳子,洗碗盘,打扫卫生,收纳玩具,整理床铺,起床叠被,穿衣服,收拾书包……等等。除了新入园的孩子可能需要老师的帮助,几乎所有的孩子以上一切工作都没有人代劳,都需要自己去做,有的做的快,有的做的慢,如果太慢影响了下一件事情的进度,那就自己承受太慢带来的后果,比如独自一人在旁边默默完成,或者失去了做下一件事情的时间,或者自己伤心沮丧等情绪平复后继续完成。在这里,没有评判没有惩罚,有的只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所作负责,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对自己的所做和情绪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负责。孩子和老师都是平等的个体,在规则和界限的指引下,言论行动皆自由,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就像一颗小苗扎根于土,茂盛的生长,老师作为栽培者,灌溉抚育,在它们要歪身长出田畦时,俯身轻轻引回枝头,它们继续向着太阳拼命的生长,教育应该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

当我慢慢认识华德福、明白华德福的时候,我开始了自我否认和迷茫,这和我之前接受的教育理念太不同,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这种理念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也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我开始反思我在教育孩子中的说教、指责、自以为是、指手画脚,开始反思我为人母的焦虑和恐慌,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却也忘了他们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意识和思想,应该有自己的职责和担当,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强大更有处世的智慧,我们要做的只是放手。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论孩子》一诗中写到:“孩子是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我们成人总以为我们最懂孩子,但我们的所作所为却在不知不觉中妨碍了孩子,不是我们在带领孩子成长,而是孩子用成长教会了我们很多。

三,学习做老师

于是,带着这样的反省和思考,我学着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学着调整内心想要控制一切的冲动。班上一有孩子摔倒或者哭,我以前是本能的上前去安抚,慢慢的我会等孩子哭完、等等看他自己会怎么做;孩子之间有了冲突,我要做的只是一旁观察,其实他们更会自我解决;孩子有总有一堆问题问我,有时只需要简单的轻生回应“哦,嗯,对,是”就可以,比起确切的答案,我们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不打扰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才是合适的。

除此以外,改掉自己既有的说话习惯也是很困难的,有时候会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一句话,想想看自己还是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在XX,我开始重新学习“说话”,学习用恰当的语言和孩子们交流,在这里,“请”这个字往往是一切句子的开头,比如“请将碗里的饭吃干净。”“请你将凳子归位。”“请帮我把抹布打过来”“请照顾好自己的玩具。”。。。等等,这样的语句是平和的、平等的、没有攻击性的,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并照做。除了用敬语,老师的语速也尽量放慢,语气温柔而坚定,不带任何情绪,不带评判。这对我这个性格比较急躁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磨练意志的事情,每一天,我都是在学习组织自己的语言,反复练习,在说话之前先仔细想一想。

其实作为老师,不用教孩子什么,你自己怎么做,孩子就会跟着学。育人先育己,身教大于言传,在这里的每一天,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代表了你自己,代表了一个老师的行为典范,你应该成为孩子值得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而不是将你认为的道德礼仪、是非对错强加在孩子身上。你的一言一行便是最好的教学,在这里,不光是孩子要做自己,作为老师也是要做自己,你认真的做事的态度孩子们会看在眼里,你为人处世的模式孩子们会记在心里。自己努力做到最好,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在给孩子力量的同时,孩子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滋养,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我最大的收获。

四,正式入职

在做志愿者的这几个月里,我在二楼甲午班和三楼乙未班都工作过一段时间,打扫卫生,制作玩具,准备食材和主课材料,辅助孩子换衣裤,整理收纳物品,和他们一起玩耍,参与远足,缺人手忙得时候,我也在厨房帮阿姨做过饭包过饺子,自己家庭主妇的才能也得以施展。这些工作平淡但不平凡,朴实又不简单,我乐在其中,每一天都很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

2020年9月,我结束了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了职责的转变,成为了XX一名正式的幼教老师,在三楼乙未班做配班老师,配合主班老师小李老师的工作。在刚开始一段时间里,工作带给我的压力还是不小的,作志愿者的时候一直是观察和辅助的工作,而现在自己真正独自去完成,没有人在旁边指点和帮助,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很容易就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经常是做了这个忘了那个,有孩子过来跟我说个话,我回过头就会忘了自己刚才在做什么,而且经常丢三落四,自己感觉压力很大。于是,就在这样的跌跌撞撞与不断试错中,我努力前行。

五,韵律、重复与感恩

每一天,除了主课内容,其他一切流程都是昨日重现,就是这么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我的节奏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这些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每一次做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比如早上进园第一件事情就是烧水,我有一段时间将过滤器里的水倒入烧水壶中后,就去做别的事情了,忘记被倒空的过滤器也是要再次新加入水的,然后烧水壶里的水倒入茶壶后,想重新烧一壶水后,发现过滤器里竟然是空的,然后又赶紧往过滤器里加水,但是过滤也是需要时间的,我就这样等着,等着滤芯里的水一点点慢慢的流淌下来,然后才能新烧一壶水,不经意间发觉时间原来就是这样一滴一滴的缓缓溜走了。于是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就会提醒自己:“倒水后记得重新添满!”,于是下一次我将这两个动作之间进行了连接,很自然的做到了倒水后就再次加满水的行为,再也不会忘记,习惯就这样形成了,韵律也就这样形成了。

每一天,日子就是在这样的烧水,打饭,清扫,清洁中度过,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工作内容,有节奏有韵律的工作,冬去春来,日复一日。拖地的时候就把每一块地板都擦到,擦桌子的时候就把桌子擦的干干净净,做事情的时候就集中精神做着一件事情,很快就能做完。往往心有杂念,想快快做完去做下一件事情,反倒怎么都干不好,怎么都干不完,果然急功近利要不得。于是,还是认认真真的做一件事情,静下心来,反倒更快。其实,我们打扫着环境的同时,也在打扫我们自己的内心,建立内心的秩序感。

每天的工作迎着太阳升起,送着太阳落下,日月交替,寒来暑往。有一天,当我做完中午的清扫,暖暖的日光透过玻璃门倾泻而下,我活动活动胳膊、扭一扭脖子,站在这一片被温暖包围的诗意里,竟不由得念出每日晨圈里的一句话:“我站在这里,脚踩坚实的大地,沐浴灿烂的晨辉,像一颗挺拔的松树,钢劲有力,感知世界,感谢万物!”忽然之间,感恩之心悠然升起,我由衷的崇敬大自然的一切生灵与万物!

六,同孩子们一起成长

慢慢地,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代班老师的工作当中,更多的与孩子接触。我发现孩子们的性格真的是大不同,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淘气,有的可爱,有的生龙活虎,有的乖巧懂事。如何和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相处,也是有着方法与技巧的,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慢慢摸索,根据孩子们的性格因材施教。

我一边做着配班老师的工作,一边学习参与到带领孩子、引导孩子的工作中去,也参与了故事与晨圈的教学,孩子们听故事时的专注眼神似乎在发着光,晨圈中舒展的肢体在展示着他们动作的协调性。老师和孩子也是平等的个体,讲故事的当下老师自己也应沉浸在故事中去,孩子才能被打动。晨圈的一蹦一跳一快一慢中,也需要老师自己去真正的享受其中,孩子才能被感染。其实家庭养育中又何尝不是这样,父母想要孩子玩耍的时候,那你就同孩子一同玩耍,在玩耍中,孩子与父母交流互动,爱就表达了出来。父母想要孩子睡觉的时候,那父母也应同孩子一起参与到睡前的准备工作中去,每一天都是一样的作息、一样的规律,孩子在同样的节奏和韵律中获得满足感和爱,孩子接受到这样的信号,孩子感受到放松与安逸,睡眠也就自然而然了。

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会给我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或深或浅的体会,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纯真,那么的天然无雕刻,我享受与他们一同成长的每一天。

七,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在学期末,我有幸参加了来自美国加州、华德福教育的导师及资深幼教专家——斯蒂芬老师的培训课程,课程主题为:华德福幼儿教育师训和深度研习。斯蒂芬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以人智学为哲学背景依托下的华德福思想体系,并以此展开,讲述了孩子成长的两股力量是如何在身体上发展并相互作用的,探索孩子与世界的关系,探讨物质身、乙太身、星芒身以及自我组织这四个层次,讲述成人及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与连接,并分享了他在担任华德福教师的二十多年里幼教生活的点滴轶事与教学经验。

参加完斯蒂芬导师的培训课程后,我带着满满的能量,对之前刚刚结束的一个学期的幼教生活做了一个回顾,反复体会和思想碰撞下,又给了我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更多的体会与分享将会在本人《斯蒂芬2020年2月西安地区华德福教学培训总结》一文中完整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名幼教老师,我还应该不断的自我学习与探索思考,2020年7月台湾人智医学培训在即,不久之后我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去探索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满怀能量与期待。对于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我拭目以待。用一段华德福颂词,来祝福自己也祝福XX所有的孩子与老师:愿我们的情感渗透,至我们的内心深处。并在爱中,与寻求同样目标的人类一起,连同怀有慈悲的精神存在们,从光的领域强化我们,照亮我们的爱,并向下凝视我们认真、诚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