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经典10篇

更新时间:2023-08-12 02:54:25 来源:高考在线

余华的《活着》,整篇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平淡淡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一个字眼都显得那么朴实,真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10篇,方便大家学习。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1

一本从头到尾都在死人的书,居然取名叫活着。这跟青春疼痛系列——郭敬明小说中翻到最后一章突然全军覆没的死亡不同。余华写的死亡,是耗。耗尽最后一滴血,还有一丝微妙的希望。福贵和一支老牛,在田埂上唱着歌,继续熬着。

苦的连叹息都没有,却还有宽慰的理由。

不知道一夜暴富是什么感觉,当然也不知道一夜落魄是什么滋味。以前长沙的街头有个拉小提琴的卖艺者,只会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他看起来最多40岁,中等身材,头发已经全白。总是站在步行街的哈根达斯门口,拉着他的小提琴。不知为何,每次路过都会伤神。

过了不久见报,他曾富商。08年股市大跌,财产散尽,妻离子散。在富时唯独学了小提琴,练了一段时间,只会这一首。如今住在下河街那片破旧的房子里,和其他同样落魄的人一起。

他的琴,拉的很动人。后来被哈根达斯赶走,又挪到悦方门口。总是一件干净的白衬衣,球鞋。站在他旁边几米,会感觉整个坡子街安静了下来。心中想起许久不见的那个人,想起自己曾经美好过又失去的东西,在眼眶湿润之前,毕恭毕敬的在琴盒里放上五块钱,然后离开。

他的自称陈伯,许久没回长沙了,不知还在不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2

“活着”这两个字眼对常人来说平凡得很,但是对于《活着》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富贵”而言,却意义深刻。

富贵原本是个富家子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他不把父母当回事,对妻子的辛苦劳累不屑一顾。最可恶的是他那吃、喝、嫖、赌的陋习,挥霍光了老一辈留下的所有家产。他的父亲也被他气死了。可是这时忏悔已经来不及了。从此,他只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饱受着为生计而奔波的'劳累、苦楚。他怎么也没想到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让他的心灵遭受一次次与亲人离别的痛苦,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孤家寡人苟活于世。

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贵努力地重新生活,这位历经沧桑和磨难的老人将苦难消解于自己的忍耐和平静之中,坚强地挺了过来。

生活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师。是生活渐渐让游手好闲、薄情寡义的富贵变成了一个任劳任怨、百折不挠的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经历后面的变故,他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到活着是多么美好和幸运。

在每个人生活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是那么刻骨铭心,每一次都让人大汗淋漓,生容易,活不易。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线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虽然走起来非常辛苦,但是它却通向我们人生幸福的道路。只有攀过那危峰兀立的高峰,越过那一条条一望无际的山谷,才能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让我们以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态度面对生活,走好每一段生活的旅程!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3

感动是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歌,是一首令人哀婉缠绵的诗,一幅色彩浓烈的画,是一杯平平淡淡的水……生命中,可能只是一句歌词让我们潸然泪下,也可能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让我们重拾信心,又或许只是一段文字就足以撼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妈妈的突然离世,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似乎每天活在自己的悲痛中。那天收拾书柜,翻到了很久以前读过的一本书——《活着》。瞬间,我感觉自己每天沉浸在失去妈妈的痛苦中,对身边的人、对自己都是极其的不怀好意的,又怎么能对得起死去的妈妈。想想书中主人翁福贵的一生,盛衰起落,颠沛流离,生离死别……是啊,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书中福贵用平静地近乎陌生人的语调,讲述了自己与身边人的命运。福贵早年玩物丧志,家道中落,妻子背离,父亲惨死。年少的福贵因贪图享乐而活着,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终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时的福贵,家境清贫却自得,生活艰苦而自乐,在一切渐入佳境之时,迫入壮丁,背井离乡,烽火连月,苟且偷安。这时的福贵为了重回故乡而活着,在拂尘间摸爬滚打,在硝烟里破茧重生。中年时的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丧子的悲哀贯彻了整个家庭。这时的福贵必须为了支撑家庭而活着,作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贵,终于有一点安稳的幸福,却造化弄人,丧女,丧婿,丧妻,再丧孙,所有他倾注了情感的人,都离他而去,唯有那头名字也叫“福贵”的老牛与之相依。他的一生盛衰起落,福祸相依,悲欢离合,直至最后陪伴自己的只有那头也叫福贵的病牛。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要经历生死离别,经历一次次转身离别,有时候我们要靠记忆来慰藉,要靠倾诉来释然,要靠平静来概括,要靠回首来彻悟。在时间与命运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生活,只是一件外衣,有的人为它别上璀璨夺目的胸针,有的人在上边缝着一个又一个粗糙的补丁,但无论是华丽还是褴褛,我们都穿着专属于自己的外衣行走在风尘中,承受着外界的一切,感知着身边的一切,有爱有痛,有苦有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时常抱怨,时常抑郁,时常烦躁,殊不知,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活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饱含着一种对生命的负责。当我们从竞争中得到生命的那刻起,就已经是一种幸运。只有活着,我们才可以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才可以回顾昨天展望明天,我们才可以感受亲情、友情、爱情的温暖。像福贵那样,到了年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静静地跟旁人讲述自己的过去点滴,自己的人生收获。其实,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认真活着,在平凡的人生之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4

在人生的时间长河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人,走许多不同的路,听不同的故事。倘若能活在一个看不完书的世界里,便更显弥足珍贵。拨开书页,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却是一个个让你心潮起伏的故事。而《活着》就是这么一本对我内心冲击强烈的书。

这个假期,在工作室的带动下,我捧起了余华的《活着》,从认认真真地开始,到意犹未尽地读完,我的内心始终被强烈地冲击着。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与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从主人公福贵能活下去的经历我们看到了再也没有比活着更迫切的渴求。活着就是让坚持活下去的一种精神力量。生活中的苦难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忍受它,让内心趋于平衡和平静,而后升腾起下一次的希望。无论幸与不幸我们都需要去面对,活着是前提,活着,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愈艰难,生命愈磨难,或许才能更彰显活着的更美好。

“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时代周刊》如是说,这种活着的意志不仅表现在福贵身上,它一直彰显在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中国人身上!

2008年5·12大地震,让远离震中的我们也过上了有家不能回的“流浪”日子。仓皇失措地逃离住所,在室外寻找安营扎寨的避难场所,每天接收来自重灾区的一个又一个关于生与死的信息。就在那时,我们是无比渴望回到曾经那个待乏味了的家,我们也感叹:还是平平静静的日子让人踏实,我们都说: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数月后,灾区一所所新建的学校、一幢幢充满生机的楼房、一张张重新焕发幸福的笑脸,那不就是再次升腾起的希望吗?

十二年后的2020,这个原本被赋予无尽爱与期待的年份,却在万家团圆的日子,被无情的病毒将人们困在了家和医院。春节,街道上零星的车辆,孤单的挂满灯笼的大树在提醒着我们——磨难又一次来临!但是,磨难面前,我的国,愿倾所有,我的民,愿尽所能,要将妖艳似花的新冠病毒封锁在这个爱意满怀的春天!白衣战士一路逆行、各地人民倾情相助,当然,还有宅家做贡献,不给祖国添乱,乐观唱歌鼓劲的中国人。是啊,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活着”吗?这是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给予我们的力量,造就我们“活下去”的坚强意志和民族担当。

作者余华用他平淡的笔墨讲述着福贵的一生,读后有伤感、残酷、同情和无奈。但一切又终将归为淡然,生活本就如此,无论多么艰辛、凄惨,都要坦然面对。生命很纯粹,活着就去经历我们要经历的,承受我们要承受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5

好几次被推荐余华的《活着》,但是我一直没敢看,因为我知道这是个悲剧,是个沉痛的故事。忘记了是什么原因,我开始看这本书。6月22日,开始看,三天看完。书很薄,我觉得如果是放假在家,我可以一天看完,因为故事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这本书的主人公福贵应该是个悲剧式人物,家道中落,身边亲人一个个死去,最后孤身一人,和一头奄奄一息的老牛“苟延残喘”。

戏剧性的人生,祸福相依的命运,是人生最真实的写照。福贵年轻时败掉了祖产,由地主变成贫农,看似是败家子,气死了爹,害死了娘,但是在后来却因此保住了性命;龙大、春生的命运也强烈表现出人生的跌宕起伏和不确定性。余华是伟大的,简单的语句中写出了人生的哲理。在人的一生中,还是要学会珍惜,比如:时间、生命、家人以及所有的身外之物:财富、荣誉,等等。“灾难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每当看到天灾人祸的新闻,我的内心总会想起这句话。在有限的生命中,还是要用心生活,认真工作,在平凡的一生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把今天当成最后一天去生活,也许会让本是平庸的一生充满精彩和乐趣,创造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就像一直排斥写作,自认为写的很垃圾的我开始尝试写读后感,为的是记录读书的感想,提高思考力,锻炼写作的逻辑性和表达水平。目前的小目标是,写够10篇就在朋友圈推广自己的公众号,起到督促和交流的作用。

福贵是坚强的。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死去,而且几乎都是因为他的有意无意造成。人生最大的遗憾应该是亲人的离世,尤其还是自己造成的。内心的自责、愧疚、难过可想而知,但是这些却没有把福贵打到,他消沉、痛苦之后还是把日子过下去。命运多舛,磨难颇多,福贵经历了很多,在孤身一人时,他腰还是疼,眼睛还是花,但是他没有选择向命运低头。各种最极端的灾难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坚持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父亲被自己气死,母亲不治身亡,儿子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因难产而死,女婿被板砸死,外甥被豆撑死、、、、、、人生中的不幸,他一一经历。所有的苦难集中在一人身上时,也许所有的风雨都是浮萍,无足挂齿。坚强的人经历风吹雨打只会更加强壮,软弱的人在面临打击时会低头求饶,甚至不堪一击。不排除有的人一生都是风调雨顺、坦途无阻,但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坎坷曲折、充满磨难的。在面临困难时,信心和信念至关重要,只要坚持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未来。

我想起了自己30年来的生活,总体是顺利的,但是也经历了高考失意、公务员考试三年才上岸的痛苦。即使考上了公务员,我知道以后还会经历各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但是我知道,我不会放弃,不会动摇自己进步和提高的步伐。

活着,也只有活着,才有资本去谈其他的一切。

幸好我还活着。我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去实现理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生活和工作,无愧于心,无愧于“我还活着”。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6

开始读《活着》这本书纯粹是我闲来时拿来消遣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愈发感觉它的光彩耀人之处,于是,也便越发抱着敬畏的心态去品读它。如果要让我用一个字来概括下这本书,毋庸置疑,“悲”是最恰当的。

福贵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由于只知道肆意嫖赌以致最终将家产败完了。妻子家珍患软骨病去世,儿子有庆因抽血而死,女儿凤霞因难产大出血而死,偏头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孙子苦根吃豆撑死。他亲眼目睹六个至亲相继离去,亲手将他们葬进土里,最后只与“老福贵”相依而活。

起初,我因为他的肆意挥霍而觉得他可恶可憎,可到后来却只觉得他可怜可悲。如此悲怆的故事,作者却用平淡到近乎残忍的笔触叙述,令人揪心压抑。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片段莫过于福贵用亲人的名字吆喝着那头老牛,在田埂上慢慢走着,我想他留下的大概是一串镌刻着“我还活着”的脚印吧。

即使生活不尽人意,但他仍旧愿意勇敢地生活,并且将对家人的思念有所寄托。我想我是很难做到像他一样的。纵然命运多舛却不怨天尤人,纵然生活如此痛苦却依旧坚持尽可能乐观去面对,而不是选择郁郁寡欢。

不得不承认,人活着有时候并非会事事顺遂,活着也并未必一定会迎来希望。但是,你要知道,活着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所改变。我们固然没有魔力决定命运的走向,但我们应该坚持自我,好好面对生活。要相信随时可能出现的转机。这样,你在低头穿过黑暗与荆棘时,再度抬头就有可能与温柔的黎明撞个满怀。要知道根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

我不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已经参透关于生命的奥秘,只能说说略有感悟。“活着”它仅仅代表一种状态,表明我们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但究竟应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想我会有自己的答案。人这一生应该乐观、简单的活着。

所谓乐观,在我看来,不是没有悲伤,而是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困境都不会为此丧失信心,永远不会颓废绝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曾说“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倘若我们人人都是乐观主义者,怀揣着这样一颗积极的心,那么有什么困境是这样温柔又强大的情愫化解不了的?

所谓的简单也并不是单纯到不谙世事,而是历经无数磨难却仍旧保持着心底那份最柔软最原始的东西。是不会被大千世间的繁华而迷了眼,不会为追逐名利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一份纯真;是那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简简单单地生活享受自己的那份悠然自得。就像“愿你走出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说的那样。

所以说,“活着”这两个字既简单却又具有深远的含义。它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生活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即将遇见的温暖,有光。

人间很值得,请你务必努力地,乐观地,简单地活下去。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7

时间的拉伸勾勒出一代代人的幸福或窘迫,坦然淡定的叙述突显出一个过来人的辛酸和顿悟。在那个年代,一片绿荫,一个少年,在田间地头,阅完一个老人的一辈子。合书而思,再谈论作者笔法似乎又落入官套,而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的一生对思想的冲击是再怎么高调评论都不为过的。

在那个死亡和活着一样普遍的年代,任何一个正常性情的人都会在自己的亲人或近邻甚至陌生人的尸体被抬走的瞬间真切地感悟到生命,而这份感悟绝对比西方死气而刻板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更深刻,更具有哲学性。

虽说主人公福贵早年是个纨绔子弟,但破落后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解读都彰显着这个人并不肤浅。就像我们的人群中,在实施了有损人格的行为后,一部分人否认,甚至错误地交代给自己的内心;一部分人极力讨好被施与恶行者,局限于表层的和谐和圆满;还有一部分人,他或许不会表露歉意,但却痛苦而自责地深省,体悟罪孽的根源并自己评析,哪怕对方不解,但自己却也释然。

煞是感动于福贵在别人口中得知自己头发白了大半时,回家端视妻子良久,告知她时间的流逝。概叹一种夫妻共生同难的幸福,一种此时非彼的酸楚,一种来日不测的无奈。我突然想到,也许只有借别人的眼睛,或是借日后以时间为轴的长篇记叙,我们才能在恍惚间意识到所谓生命如白驹,倏忽而已。

也感怀于福贵在描述妻子的死时并未煽情泪下,而只是简单地说“她死得很好”。这又是何等深沉而有着非常之意味。微笑着回味相伴了大半辈子的爱人的生命终结处的状态,似乎也只有这个看开了人生的老人做得自然而拿得上台面。

还有女婿二喜与福贵的对白。“爹,我死了埋在这里”,“这块地就留给我吧”对于死亡毫无畏惧,毫不避讳,活着的人以商量的语气对死亡居所达成共识。这不是思维的极端,而是一种常态,决定这一切的,是那个时代,是苦难的命运,是活着本身。

也记得苦根在父亲二喜死后活泼如初,竟问道“死”是怎么回事。若说童言无忌,未免太过表层。我倒是从中感到一种震撼。苦根不了解死亡,福贵则太了解死亡;一个处在生命的始端,一个接近生命的终处。两者都能看开。前者因为对生命的无知,后者源自对活着的解读。如果苦根活着,若干年后,或许当年的苦根真的就成了年老睿智的福贵,而看透了一切的福贵,也必然回皈原始而本真的苦根。

苦难的命运相继在福贵身边带走了父亲徐老爷、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外孙苦根,到头来相伴朝夕的竟是一头叫着自己名字的老牛。他抚慰负累的老牛,跟它对话,谈幻化出的家珍、凤霞。这何尝不是自说自话,自我抚慰。这种看似麻木的睿智让孤苦伶仃的福贵坦然地接受着这个世界,坚毅地活着。

死亡似乎是个时人相当忌讳的字眼,带点形而上的终极思维。因而活着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冲击力,因而生命也似乎没有了原来价值。以至,小悦悦在众目睽睽之下无人施救而丢了性命;当今社会竟为了跌倒的流血不止的老人扶不扶争论不休。

不想再次针砭时弊,只是我觉得,对死亡的不敢提及,造成了对活着理解的误区;我也只是觉得,活着的福贵,很是令人仰慕。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8

读完《活着》,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或者因为福贵悲惨的命运,或者是因为他穷其一生,终究却只剩他一个人。

福贵是书中的男主角,但故事是以他的诉说展开的。余华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展开了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地改革运动,再到大炼钢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福贵经历的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不幸。

这篇故事以“我”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为头,在初夏的时候“我”遇到了福贵,而与福贵开始交流,正是因为福贵在吆喝让牛时干活时喊的那几个名字。我想故事的开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福贵是旧时代的“富二代”,他的父亲是地主。但是却有个奇怪的癖好,喜欢去村口粪缸上拉屎。或者就是福贵这富二代的身份,她爱上了嫖,也爱上了赌。他怀着六个月身孕的妻子家珍曾去赌场劝过他,但福贵没听,后来被二龙和沈先生两个人骗去了所有的家产。他和父亲、母亲、女儿和怀孕的妻子一同搬回了乡下。父亲因为这件事去世了。而他因为去帮母亲找郎中时被国民党抓了而被迫离开了家乡,他不敢逃,也逃不了,命运似乎对他特别无情。他离开后,母亲也走了。等他回到家后,已经过去三年了,他的女儿凤霞因病聋了又哑了,儿子有庆长大了,却不认识他。在之后凤霞嫁给二喜之前,有庆因为给省夫人献血过多而死亡,之后凤霞也因为生孩子难产死亡,妻子因为软骨病死亡,女婿二喜因为凤霞死了之后心神不宁在做工时被石板砸死。而他唯一的外甥苦根,因为吃东西吃太撑撑死了。命运似乎对福贵特别不公,他的命运多舛,上天似乎总喜欢跟他开玩笑,他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他。书的名字叫《活着》。但我觉得福贵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他忍受了命运的不公折磨。忍受生活残酷,忍受人生的无奈,每个亲人的离世都是那么地毫无预兆,措手不及。

文中记得很清楚的是家珍在得知有庆死了后说的一句“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看到这里我觉得心痛。有庆是个乖孩子,他爱他的羊,对它们好,为了不被父亲骂,还把鞋脱了才去跑步。但是这样去世了,他难过,他心痛。但他又能怎样呢?书中有句写得特别好:“月光照在路上,撒满了盐”。我想,福贵每次走过有庆常跑的那条路,心都会痛的吧?但是他空有一身悲痛却无法宣泄,他还有妻子女儿要照顾啊……

他无法对命运抱不公,他只能忍受,然后活着。这个或许就是余华想要告诉我们的。面对命运的不公平折磨,生活的残酷,努力而坚强的活着。

文章的结尾是这么写的:“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她们的女儿,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句话似乎平淡如水,却又意味深长;似乎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让人无法不佩服余华。让人深思,让人回味。福贵的活着,注定是一种苦难,一种悲哀,但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字的伴随下活着:这便是这本书的真谛。只是阖上书本之时,似乎还是不能平静。或是为福贵的悲惨生活罢,或者因为他穷其一生,最后只剩他自己。但他不孤独,他有那头牛,有那些悲伤却美好的回忆。这些会陪伴着他,直至死亡。

福贵活着,都以苦难为船,悲伤做桨,时间如水,独自划过历史的长河,不留一丝涟漪。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9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句经典我相信很多人都应该听过,《活着》这本书就完美的诠释了这句名言。“福贵”作为主人公,他的人生经历就是这本书所围绕的事件。半生福贵半生贫,最终明得终身理。文中有一段是写福贵沉浸在赌博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不知不觉的陷入了龙二的阴谋当中最后输光了家中所有财产,让一家人沦落为阶下囚,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人心险恶,但就是这样惨痛的教训才让福贵从黑暗当中一点一点的给拉了出来,一次一次的惨痛经历让福贵越发的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最让人感动的是家珍和他的孩子们,即使自己丈夫嗜赌如命也依然对他不离不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他的孩子们即使是在年幼也懂得关心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这不由得让我们所反思,我们身处于富康的社会难道不应该懂得回报父母一点一滴的汗水吗?哪怕是不让父母为自己所烦恼也是值得我们去多做的。

最后我想《活着》这篇文章是值得我们去阅读的,它让我们懂得感恩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富贵不求,只甘于做个平凡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过完一生不也是自古以来的人们所向往的吗?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心得10

现在我还沉浸在这情感内,《活着》演奏了一首悲苦命运的交响曲。我想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着作的《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几代人的悲苦命运。《活着》也是以福贵为主角讲述了这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不同的是一个产于南美洲,一个产于中国,但都给我带来对人生悲苦命运冷静的沉思。

我内心渴望这样的作品,就像《平凡的世界》、就像《穆斯林的葬礼》、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作品能将人带到内心的深处,给你带来一种冷静沉思的心境。我的生命需要安静、我的心灵需要沉思

此时我感谢余华,感谢他写出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很吻合的满足了我内心的渴求,我的沉思让我与书籍之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默语,而这样一种沉默的交流让我的心灵获得了一份踏实。